微光闪亮
“蓝精灵”点亮时代“公益火炬”
■记者 张颍
这是一支由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组成的队伍,日常生活中,他们是医生、老师、公务员、警察、理发师、程序员……突发事件的警报一旦响起,他们就会立马换上一身蓝装,成为专业救援队员,上山下河、消杀防疫、开车开船、搭建勘察、安全宣教、活动保障……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们具备专业的救援、医学、通信、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打各种硬仗。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蓝精灵”的身影,他们是杭州钱塘区红十字杭蓝应急救援队的队员们。
杭州钱塘区红十字杭蓝应急救援队注册成立于2020年8月,是一家由“蓝天救援队”品牌授权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从防疫物资的艰难筹措到入社进校的防疫消杀,从第一时间驰援洪灾现场到汛期备勤严阵以待,从深山密林的人员搜寻到复杂水域的打捞救援,一群热心公益的“蓝精灵”用心、用情、用爱开展公益服务,铺就了一条公益路。
“公益梦”铸就初心 扎根钱塘沃土
2019年7月的一天,赵骆伟和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参加了一场由杭州蓝天救援队组织的安全知识科普公益讲座,“那次是我第一次参加公益讲座,给了我很大触动。”赵骆伟说,“这样的公益讲座不仅对孩子很有帮助,也能让家长们学到不少知识。”于是,作为钱塘人的他,萌生了在钱塘创建一支公益救援队的想法。
由于当时杭州钱塘区红十字杭蓝应急救援队(以下简称“杭蓝救援队”)刚刚成立,很多公益讲座开展进程缓慢,这让他意识到,大家在急救知识、面对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还很匮乏。“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让大家了解我们、认可我们。”谈起杭蓝救援队成立之初,赵骆伟声音有些颤抖。2019年年底,杭蓝救援队开始了筹备工作。队员少、设备缺、活动开展困难,这让赵骆伟的公益路走得艰难。正在困难之际,事情出现了转机。
2020年年初,在我市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刻,赵骆伟主动请战,带队支援“疫”线,参与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其间,筹集资金6万余元,采购消毒液15吨、酒精2.5吨,并全部赠送给防疫一线和下沙辖区内的70余家单位;采购消杀喷雾器、防护装备,为13个小区和5家单位进行全覆盖的消杀服务,合计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配合区教育局对下沙区块范围内的77所学校进行一轮消杀服务,合计面积约150万平方米……累计出动人员450余人次,志愿时长4000多小时。每一次响应、每一次出动,都让大家更加了解这支公益救援队,这些“蓝精灵”像蒲公英一样深深地扎根在钱塘的每个角落。下沙街道为这支队伍提供了办公场所,杭蓝救援队也顺利注册成功。
队伍成立初期,无论是车辆和设备的损耗还是衣食住行,都是队员们“AA”。“救援队的队员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还有些成员是‘跨区办公’前来参加活动,如果真的有紧急救援需要出动,我会在工作群里发‘救援接龙’,大家自愿参加。”赵骆伟说,队员们没有编制、没有补助,每次救援只能请假参加。最揪心的是,这份自愿的“工作”本身就和危险挂钩。
队员韦世界因一场公益活动了解到杭蓝救援队,到现在已经入队两年。“加入救援队一方面是为了公益救援,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完成儿时的英雄梦,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特殊的责任。”
在一次打捞救援中,由于救援工作持续到晚上,在返回途中,韦世界一心想着怎样拟订更好的计划,尽快缩小救援范围,一不留神就在山路的一个大坡上发生意外,撞向了路边的大树,好在他没有受伤,只是刚买的新车“遭了罪”。“这件事给我很大的教训,无论救援与否,我们作为救援队队员,首先要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援他人。”韦世界说。
“及时雨”逆风前行 共结救援情深
“我的钥匙反锁到家里了,进不去屋子,能不能帮帮我……”2022年8月,下沙街道头格社区新增一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因疫情防控原因,月雅城小区只进不出,开锁公司无法进入小区,这让居民犯了难,于是拨通了杭蓝救援队的热线电话。接到电话后,赵骆伟立即拿好绳索、手套、头盔等装备,带队前往小区了解情况。最终,他决定采用绳索救援——即从上一层的窗户放下绳索,再进入屋内取钥匙的方法。
近百米的高度,难免让第一次实战的赵骆伟有些担心,“之前虽然有过练习,但这是第一次实操,担心还是有的,不过居民有需求,我们就会尽力做到!”带好装备、绑好绳索、队员做人体锚点……赵骆伟手脚麻利,身轻如燕,从16楼窗口翻身一跃,双脚就牢牢地蹬在了墙上,成功进入15楼的居民家中,拿到了家门钥匙,顺利帮居民开锁进屋。
2021年8月,台风“烟花”来势汹汹,导致萧山区戴村镇发生洪水,多户居民无法在家居住。“那时候,我们吃泡面,睡地板,洗澡对我们来说都成了奢望。”一名队员感慨地回忆道。救援持续了整整5天,队员们24小时轮流上阵,每天最多休息3个小时,最终成功转移近千名居民,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仅如此,在每年钱塘江的最佳观潮期,也能看到“蓝精灵”的身影。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钱塘江涌潮最大,钱塘江潮“壮观天下无”的景色总是能吸引上万名游客前来观赏,同时这也带来了更多危险。今年9月11日至14日,杭蓝救援队共出动7个小队,每队10至12人,每人间隔约100米,他们巡逻在钱塘江边,丝毫不敢懈怠,用挺拔的身姿为游客筑起了一条蓝色“生命线”。“我们既能守护沿江秩序,又能欣赏天地大美,太满足了!”队员们说。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方斗岩路段化学品泄漏救援、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麻步镇一天一夜的水灾救援、江苏省盐城市的“6·23”龙卷风灾害救援……一场场救援,一次次帮助,让这抹蓝色渐渐走入大众视野。之后,更多人加入救援队,从最开始的志愿者到预备队员,最终成为杭蓝救援队的正式队员,一步一步坚定地走着他们的公益路。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
“追光者”以“益”集结 坚守爱与责任
除了实施救援之外,杭蓝救援队还不遗余力地推进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宣传科普。“事后的救援不如事前的防范,救援是一方面,但防范也同样重要。”赵骆伟表示,居民对应急知识和技能的重视程度或将直接影响其生命安全。如何提高居民的应急防护意识,从而提升科普的有效性,成了杭蓝救援队的当务之急。
“讲课也是有技巧的,专业内容加上实战练习,这样的效果才最好,这都是我们一次次实战之后总结出来的。”赵骆伟笑着说,公益讲座不止“讲”,更要“做”。
随着公益活动的开展,慕名加入杭蓝救援队的人也越来越多,直到现在,杭蓝救援队现有队员100余人。
今年5月,杭蓝救援队还成立了女子小分队,这支队伍不仅队员全部是女性,而且是杭州蓝天体系救援队中的首支女子队。“我们现在主要负责宣教,9月15日,我们还在文海实验学校给100多名校医进行了培训。”女子中队的张队长说,做公益不仅能带给自己力量,也是时时刻刻在给社会传递正能量,“日后女子小分队也将持续开展公益讲座,给更多人带去应急知识。”
目前,杭蓝救援队已开展100余场公益讲座,进行生活急救、消防知识、交通安全、防溺水等方面的科普,累计出动队员250多人次,服务时长1800多小时,受众5000多人次。更令人欣喜的是,大家从刚开始的不接受,到现在主动邀约,这也更加坚定了队员们在这条公益路上前行的信心。
“专业技能是前提,体能是基础。”赵骆伟表示,队员们的训练必不可少,除每个月定时带队进行爬山、长跑、负重训练之外,还会对队员进行专业培训,这些培训不仅有专业知识技能,更有专业实战技能培训,水域救援、急救技能、绳索技能、地震破拆、无线电技术……正是因为这些训练和培训,杭蓝救援队在杭州市第二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2021年5月,杭蓝救援队与区红十字会签署了冠名协议,正式成为红十字会救援队的一员,更名为杭州钱塘区红十字杭蓝应急救援队。“很感谢区红十字会给我们提供的帮助,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们将秉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志愿者精神,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赵骆伟说。
如果说公益志愿活动是温暖他人的光,那他们一定是最美的“追光者”。杭蓝救援队逆行出征的身影,将公益大爱散播在钱塘区的各个角落。“公益的路是很难的,我也希望有更多人了解我们、加入我们,能有更多人学到应急知识和技能,让平安守护千家万户。”赵骆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