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彩霞 李莫微
通讯员 郭英豪 何红芳
秋意渐浓,风清气爽,天气舒适宜人。早上8点不到,走进前进智造园浙江顾家梅林家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顾家梅林”)工厂,在一排排裁床机、一条条流水发货线前,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来自湖南怀化市的张丽丽是其中的一员,她熟练地打开电脑,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张丽丽是苗族姑娘,今年是她来钱塘的第7年,她从普通的裁床机操作工做起,通过自身努力已成为裁剪组组长,工作工具也从裁床机变成了电脑。
截至目前,我区少数民族人口约4万人(含流动人口),有苗族、壮族、侗族、土家族等50个民族,以务工人员、学生等群体为主。为什么会选择钱塘、留在钱塘?张丽丽告诉记者,自己和家人都在钱塘工作,家乡择业选择较少,薪资偏低,而钱塘不仅提供了较好的就业平台和薪资,还让“新钱塘人”感受到了“温暖”,让“留下便是钱塘人”照进现实。“记得几年前,刚来钱塘不久老家便发生了火灾,一场大火把房子都烧没了,那段时间进退两难,也影响了上班状态,公司得知我的情况后,从‘幸福基金’里支出了一笔钱帮助我渡过难关。”张丽丽回忆道。
“幸福基金”体现了钱塘企业对员工的关怀。作为一家关爱员工的企业,“幸福基金”是顾家梅林针对有特殊困难的员工,为其提供扶助基金,缓解员工急难所需。而在顾家梅林,像张丽丽一样的少数民族员工有765人,包含彝族、苗族、壮族、侗族、土家族等27个民族,他们在钱塘工作生活,并通过努力实现了人生价值。“来钱塘的这几年,不仅在老家买了房,还建了新房。”张丽丽高兴地告诉记者,一时难掩激动之情。
今年37岁的刘双喜也是苗族同胞,经朋友介绍来到钱塘工作,并在这里安了家。“老家工资三四千元,现在在钱塘工作,加上绩效一个月能拿一万多元,像我们给床垫组装核心的围面工人,算是顾家梅林工资比较高的工种之一,靠双手能安居乐业,我感到很幸福。”谈起工作,有些内敛的刘双喜流露出满满自豪感。
顾家梅林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让各民族员工“吃”出家乡味,在钱塘也能感受“家乡温暖”,企业还在厂区设置了民族风味餐厅、民族特产小集市等特色场所,方便各民族员工的生活。此外,企业成立了民族服务小分队,针对员工特殊需求、子女入学等问题提供高效服务,让各民族员工真正融入“钱塘大家庭”。
“员工宿舍房租一个月水电费加起来100多元,而且小孩上学也很方便,在入学方面不需要怎么操心。”作为“新钱塘人”,刘双喜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一直以来,我区都十分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和社会保障问题,如前进智造园利用平台资源,帮助企业招工、解决外来员工宿舍、完善文化教育配套等问题,并在近两年解决园区百余名员工子女入学问题。“今年9月,我们将联合街道开展一次各民族趣味运动会,希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民族间的交流,让各民族同胞感受钱塘温暖,让民族团结植入同胞们的心田,让各族人民在钱塘都能过上好日子。”前进智造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给予“新钱塘”民族群众“钱塘关怀”的同时,我区也一直关注早期到钱塘发展的民族群众,带动各民族群众一同致富。
河庄街道新江村的邹志英是水族同胞,今年是她来钱塘的第20年。近几年,村里建设草莓小镇,她便响应号召,将家中15亩土地用来种植草莓,实现家庭年收入超30万元。“以前在厂里当质检员,一个月能拿5000元,但我们农民更喜欢和土地打交道,种植草莓不仅适合我们,而且收益也相当不错。”邹志英满意地说。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邹志英尝到种植草莓的甜头后,便号召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加入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中来,在她的带领下,村民在家门口的大棚里实现就业,大家收入也提高了,生活也比以前更宽裕了。
在迈步“全域共富”的新征程上,钱塘做到“一个都不能少”的同时,也要做到“每个都要好”。一直以来,我区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助力共同富裕,目前已打造“石榴籽家园·钱塘融”民族共富品牌,并依托“石榴籽”家园、驿站、工作室、志愿服务队、宣讲团等5方力量,帮助各民族群众能够更好地宜业钱塘、逐梦钱塘,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