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邀桃李,金秋谢师恩,共享清辉十分。今年9月10日,教师节、中秋节两大佳节“喜相逢”。天上的一轮明月,照耀着人们两种炽热的感情,是感恩,是想念。足迹到不了的地方,读书可以;身影回不去的故乡,思念可以。在此佳节前夕,本报采访了桃李满天下的教师,也采访了弃“团圆”坚守岗位的党员干部和援川医生,在这月明千里的婵娟之下,讲述他们的故事。
沈宝生:教书育人四十余载 一声“沈老师”最感暖心
■记者 徐红燕 通讯员 盛学军
即将到来的第38个教师节,对于义蓬第二小学教师沈宝生来说,有着一份特殊的意义。“明年暑假后就退休,今年我是在岗的最后一个教师节了,时间过得真快呀。”看着眼前正在嬉闹的孩子们,沈宝生不禁感慨道。
18岁那年,沈宝生登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深耕教育事业四十余载,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经成了桃李满天下的师者。
“一年三坍江,满眼白茫茫。人似沙头鸟,漂泊居无常。”生于钱塘江畔,沈宝生从小就体会到了钱塘江的“变幻莫测”。一排排草舍是他们的教室,课余沈宝生还要帮着家里干农活。沈宝生热爱学习,越是这样艰苦的条件,越激发了他想通过学习改变生活的斗志。“你想读,能读,就去读。”父亲的话,质朴而有力,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先后在当时的头蓬小学、头蓬中学、义盛中学等学校求学,成了家里最有文化的人。
1980年,在机缘巧合下,18岁的沈宝生成了春风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第一次站上三尺讲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当时村里小学规模小,老师少,我们甚至需要身兼多职,语文、数学、音乐等,使出‘十八般武艺’给学生们教课。”沈宝生回忆道。他至今还记得,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只比他小两三岁,有的学生,还是和他一起玩耍的邻居。“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1986年开始,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相关工作在萧山铺开。20来岁的沈宝生干劲十足,他紧紧抓住每一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干一行,爱一行,行一行,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作为老师更应该走在不断汲取知识的路上。”沈宝生说。
如今,沈宝生调到义蓬第二小学任教已经17年了,在这所百年历史的学校里,沈宝生从幼时求学,到教书育人,这里承载着他太多的回忆与梦想。
“教书不仅仅只教文化,更要传承一种精神。”这是沈宝生经常嘱咐青年教师的话。在他办公室里,一本写着“沙地文化课程”字眼的文件夹很是显眼,经历过艰苦的围垦岁月,沈宝生心里始终记着当年的不易,“孩子们应该知道,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不是生来就有,他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是生来就是。”这些年,除了立足于本职教学工作,沈宝生还会带着孩子们去钱塘江边写生,去田野上野炊,去参观围垦纪念馆……
传承围垦精神,培育道德生命。在义蓬第二小学的校园里,四处都释放着围垦文化的气息。他们开辟出了一间围垦史料馆,沈宝生和学校的其他教师四处收集老物件,存放在这里。沈宝生说:“要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围垦岁月才能在他们心里留下印记。”
在教育行业耕耘四十余载,沈宝生的学生早已遍布各行各业,好几个学生还成了自己的同事,一句“沈老师好”,便是沈宝生听到的最暖心的问候,“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我最高兴最自豪的事。”沈宝生坚定地说。
章安平:领航职教课堂的“杰出教师” 勤耘讲台的“章爸爸”
■记者 何思源
近日,浙江省杰出教师名单公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章安平教授榜上有名。
章安平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院长,二级教授,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高水平专业群负责人。
2007年至2015年,章教授作为主编,撰写了三本全国外贸业务员职业考证教材;作为首席培训师,面向全国500多所院校培训了3000多名外贸专业教师;作为命题专家组组长,组织了18期外贸业务员职业考证,为全国外贸企业输送了10万余名合格的外贸从业者,助力我国外贸健康可持续发展。2019年至2021年,他牵头开发了跨境电商系列岗位标准,应用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教学标准,助力外贸数字化转型。
章教授在学校里主要讲授《外贸单证操作》课程,该课程以外贸单证员工作过程为主线,包括审证与改证业务操作、制作商业发票和装箱单操作等11个工作项目。学生修完课程后,就能从事单证制作、办理和审核等外贸单证员岗位工作,为外贸其他岗位工作奠定扎实基础。章安平教授先后担任三届班主任,在此期间,他关爱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就业,被学生称为“章爸爸”。
章教授在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时,始终做到率先垂范,以德育德,以技示技,用亲身的体会和经验为外贸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职业人才。2003年至今,他作为师傅,先后培养了8名优秀的年轻教师,其中2名成为教授、2名成为副教授。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和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主持获国家优秀教材奖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王宇飞:“平凡人”行“不凡事” “老华电人”自称是“螺丝钉”
■记者 王梦旦
“入职9年,我是‘老华电人’了。”面前这个谈笑风生的“90后”是杭州华电江东热电有限公司的一名“金牌”值长,从操作员、副值再到主值,王宇飞为发电、供热事业付出了不懈努力。
9月,杭州华电江东热电有限公司刚刚度过“迎峰度夏”的重要工作节点。“接省电力调度指挥中心指令,公司当前两台机组只运行一台,机组工作人员相对轻松一些,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作为运行班组值长,王宇飞深知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假期,王宇飞坚守岗位,负责统筹协调机组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置设备异常事件。“今年中秋就和同事在厂里过。”王宇飞告诉记者,自己会在线上和家人遥聚,一起吃月饼,看中秋晚会。
丰富的处置经验让王宇飞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但他仍然身体力行,纵使再熟悉的设备,也会根据中心“电子大脑”系统图与设备进行反复核对、确认,保障公司对外供电的安全稳定。“要想做得比别人更好,就要在做好基础的同时,在细节上多花精力。”
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华电江东公司大力支持工作人员创新工作方式。王宇飞带领班员在合规、安全的前提下,开拓工作思路,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创新活动,由他带队班组参与的管理创新课题《电厂运行班组高效利用网格化管理 打造特色标杆班组》荣获省电力行业2020年二等奖。
“我只是平凡岗位上的一颗小‘螺丝钉’。”对获得浙江公司2021年“五型优秀班组”荣誉的事,王宇飞谦虚地挠了挠头,他说:“在华电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我将继续为发电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凌全海:近距离“感受”大地震 更坚定地留下奉献
■见习记者 沈霖 通讯员 周燕燕
凌全海是新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家庭医生。平时主要为新湾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大病转诊、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服务,还承担辖区内核酸采样、疫苗接种、上门服务等工作。
小到居民配药、健康检查,大到慢性病治疗、大病诊断都是凌全海的日常工作,迎着朝阳而出,伴着星光而归早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患者家属送来的“医德高尚为病人,情系患者暖人心”锦旗不仅是对凌全海的褒奖,也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在今年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际,凌全海被评为“钱塘区优秀家庭医生”。
这个中秋,他将在满眼青山的“天空之城”度过。今年中秋前夕,凌全海主动报名,成为援助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的一名卫生专技人员。初到理塘,面对高原反应、语言不通等障碍,凌全海略做调整就主动参与核酸采样工作,奔赴防疫第一线,前几天,他人生第一次近距离经历了邻县泸定6.8级地震,他更深刻地明白了生命与奉献的意义。
9月4日,从早上8点到下午1点,凌全海一直在进行核酸采样。本就需要克服高原反应的他,穿着防护服更显吃力,可即便如此他也咬牙坚持。“这是应该做的,面对疫情,我和同事们都会一直坚守岗位。”凌全海表示。
施国华:“执”守中秋 我在岗我服务
■记者 王基诺 通讯员 钱塘法
施国华是区法院义蓬法庭副庭长,这个中秋,他坚持值班在岗。
“我留下值班,其他干警就可以回家团聚。”施国华已经打算好,中秋值班期间,他将为河庄、义蓬两个街道的“共享法庭”提供不打烊的指导服务,通过“共享法庭”联络指导机制,他可以用平台连线的方式,为庭务主任提供实时指导帮助。中秋期间,他还将完成一起疑难案件的审理报告和判决书稿撰写工作。
“中秋节是传统的团圆佳节,我常年在外工作肯定也希望能够和家人一起过节。但是作为一名基层法官,我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我相信家人一定会理解的。”施国华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