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钱塘人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本基层“活字典” 背后隐藏十年功

  ■记者 余梦梅 通讯员 王骁璇

  杭州市公安局钱塘区分局义蓬派出所,有个不成文的“传统”,即使是从知名公安院校毕业或者部队转业分配来的新人,进了所也得好好“拜师学艺”,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基层民警。然而当看到这位戴着辅警肩章的青年“老师”时,新人们难免心里犯起了嘀咕,“就他?”

  不过第一堂课下来,他们就改口了,“刘老师,是真‘牛’啊!”

  他们口中的“刘老师”,就是辅警刘涛,今年33岁,尽管年纪不“老”,但在所里,他不但资格“老”,还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作“活字典”,不但各类资料、卷宗和档案放在哪都烂熟于心,而且“好为人师”,光是近三年,便带出了7位民警“徒弟”,“徒弟”们也颇为争气,目前已是各个线口的业务骨干了。

  “辅警辅警,‘辅导警察’也是我的职责之一。”刘涛在接受采访时打趣地说道。

  “刚来时他帮了我大忙”

  42岁的头蓬片区民警张国平也是刘涛近几年带出的“徒弟”之一。谈起这位比自己年纪小九岁的“师父”,张国平打心眼里佩服。他直言,自己刚来所里时,刘涛帮了他一个大忙,让他终生难忘。

  张国平是一名军转干部,2019年4月转业来到义蓬派出所。刚接手工作没多久,他就接到了一条寻衅滋事案件的处理任务:一男子酒后闹事,还把银行的ATM机砸了,该案需要马上办结。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办理刑事案件,看着手上的材料,他顿时感到很“头大”:“我也是刚刚过来,对办案的流程不熟悉,真的没有方向啊!”正当张国平焦头烂额的时候,刘涛主动找到了张国平:“老张,我来帮你吧。”

  “他和我详细讲解了案件办理的流程,还提醒我,在什么时间节点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我听了,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正是在刘涛的帮助和指导下,张国平顺利办结了这起案件。

  这件事给张国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见识了“刘师父”的厉害后,他便经常与刘涛交流,向他请教在接处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刘涛也总是非常耐心地进行解答。

  而对于刘涛而言,当同事们的“及时雨”早已成为了工作的一个习惯。“其实也没什么,只是因为多岗位轮转的原因,我对他们的工作情况都比较了解。很多新来的同事,特别是像老张这样的军转干部,可能对执法规范、办案流程这些都不太熟悉,所以我也会特别关注,能帮就帮一把,毕竟大家都希望把工作做好嘛。”

  近3年来,刘涛到处的7名民警“徒弟”也成了所里不可缺少的力量,他们或奋战在一线,或扎根在后方,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炽热燃烧着。

  “那时我也只能靠自己”

  不知不觉,刘涛到义蓬派出所工作正好满十年。2011年初,这位来自安徽芜湖的23岁小伙和妻子来到了当时的萧山区义蓬街道。当时义蓬派出所正好在招募巡防队员,他带着对警察职业的崇拜报了名,被成功招录。

  在所里的前几年,他先后从事治安巡逻、流动人口管理、警情整理、信息研判等多个岗位,接触了基层警队的各项工作。2015年前后,义蓬派出所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成立执法管理中心。当时已经是辅警中队长的刘涛,作为骨干力量,在兼顾综合指挥室视频分析岗的同时,也开始担任法制员助理,负责执法管理的工作。

  “派出所的日常工作,起点是警情。从每一起报警开始,我们就要全程跟踪,去监督民警是否出警,着装是否整齐,装备佩戴是否正确,警情处置是否规范,如果是案件是否及时受理,取证是否到位,等等,整个流程我们都必须详细记录在案,并进行保存……”聊起执法管理的工作,刘涛如数家珍。

  其实,刚接手这一工作时,刘涛的压力非常大,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在老家我是学会计的,进入义蓬派出所工作前,我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训练。但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咬牙走到底,把事情做好,就要虚心向‘老前辈’们学习取经,但更要靠自己钻研琢磨。”为了尽快适应手头的工作,他每天花大量的时候研究警情,还总向身边的民警请教,渐渐地,勤奋好学的他成了所里执法规范的行家里手,实现了从“徒弟”到“师父”的角色转换。

  “案子再小也是攸关群众利益”

  作为法制员助理,刘涛每天大多数时间,都会坐在电脑前,实时关注所里的每一起警情。虽然与当地老百姓直接接触的机会并不多,甚至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但在他看来,这个岗位就像是“幕后英雄”,总能给老百姓提供帮助。

  有一起警情让他印象很深。这是一个下午,临近下班,一名群众向所里报警求助,称自己刚买的鸡肉,被人偷走了。

  这位报警人那天晚上打算和几个朋友一起聚餐,于是在下午便骑车出去买菜。途径当地一家超市时,他又想买点东西,就把刚买的鸡肉放在电动车的车兜里。可没想到,才离开一会儿,鸡肉就没了。

  虽然案子很小,但刘涛很是触动。“被偷的东西不怎么值钱,但如果我们不能帮忙及时找回来,群众的利益也会受损”,时间距离饭点越来越近,刘涛立即敦促民警快速受理这起案件。通过视频追踪,民警快速锁定了嫌疑人,并在超市附近一处工地里将其抓获。被抓时,嫌疑人正准备把盗窃来的鸡肉下锅。

  尽管嫌疑人顺利到案,但刘涛一刻都没有停歇。他立即催促民警固定证据,还主动帮忙整理材料,最终迅速办结此案。当民警将被盗的鸡肉发还到报警人手中时,他的聚餐还未开始。

  每当想起这起案件,刘涛就感到非常欣慰。他觉得这一刻,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实现。

  “不能让民警流血又流泪”

  作为一个集镇中心派出所,义蓬派出所每天的接警量至少20起。对待每一起警情,刘涛的要求非常高,记录也非常详细具体。他说,对民警执法环节的认真监督,不仅是对老百姓的负责,有时候更是对民警的帮助和保护。

  有一年,义蓬辖区发生一起侵财案件,嫌疑人一度不知所踪,直到案发半年后才到案。面对民警,嫌疑人百般抵赖,拒不承认。好在案发后刘涛就对这起案件的证据进行了细致整理和归档。这些被精心保管的证据此刻刚好派上用场,让嫌疑人哑口无言,只能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如果我们没有提前对这起案件全程跟踪,没有提前把证据整理保存,可能会变得很棘手,甚至有可能让民警的前期工作白费。”

  而在今年1月,义蓬派出所一名民警被市民李先生(化名)投诉,称其执法不公,偏袒盗窃嫌疑人。为了还原事实的真相,刘涛和同事立即对这起案件进行倒查、复盘,经过几个小时的整理,终于理清了事情的脉络。

  原来报警人李先生曾雇佣了老周(化名)为其工地驾驶叉车,后两人发生经济纠纷。李先生怀疑老周偷走了自己的叉车,便报了警。民警经过调查走访采得确凿证据证明老王并未盗窃,而李先生却坚持认为民警“没有抓走坏人”,还误以为偏袒……而根据现场视频记录显示,在处警过程中,民警的处置非常规范,不存在任何问题。

  误会解开了,民警的清白也被证实,这起纠纷最终在民警的协调下圆满调解。类似的投诉,刘涛这些年也接触过不少,而其中的大多数,最终被证实为“乌龙”,在澄清误会后,当事民警也总会来感谢刘涛的严谨和细致,而他总是摆一摆手说,“凭证据说话,凭公心做事,不用谢!”

  十年从警,十年苦功。谈起“活字典”这个称号时,刘涛腼腆地表示,因为热爱这份职业才肯去花心思学习,但也因为同事们的敬业和勤奋,催促着他不断地学习更多新知,为兄弟们“保驾护航”,带出更多优秀的“徒弟”。

  “很多老百姓我们公安的工作内容和办案流程不太了解,”当记者起身告别时,刘涛突然想到了什么,追上来补一句,“即使是公正执法,也因为个人诉求没得到满足,多多少少会对民警产生误会,所以我们要给老百姓一个明确的满意的交代,不能让我们的民警流血又流泪,我辛苦点算得了什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城事
   第05版:钱塘人家
   第06版:街巷
   第07版:天下
   第08版:专题
~~~
钱塘新区报钱塘人家05一本基层“活字典” 背后隐藏十年功 2021-11-10 2 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