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巍 毛巨江
每一次发展,都镌刻着纷繁各异的时光折痕;每一次跨越,都伴随着波澜壮阔的华丽转身;每一次革新,都孕育着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
岁月峥嵘,惟一腔热血未曾浇灭,党建引领历久弥新。在市委“民呼我为”旗帜指引下,大创小镇党工委全面落实区域党建管理职责,首创“组团式服务、扁平化管理、协同化作战”的党建赋能“红立方”品牌服务机制,按照“人人都是服务员、人人都是招商员、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信息员”的要求,全力打造钱塘企业最优服务“一站地”。
红心引领,立体服务,方显大创品质;初心不改,克难攻坚,彰显大创担当。在朝着“智涌钱塘 现代星城”疾步迈进的过程中,大创小镇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品牌塑服务、以服务优环境,奋力描画区域同频共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这条“红色动脉”振奋人心——党建领航聚合力
风吹稻浪遍地香,喜迎丰收农家忙。前不久,河庄街道“闲梦江东”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农户”——来自大创小镇党工委的党员干部。他们右手握镰,左手抚稻,一把一把地收割4个月前自己亲手种下的水稻。从播种到丰收,党员们切身体悟着老一辈围垦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将“共产党员齐上阵,领导干部冲在前”的理念方针刻在内心深处。
党建赋能是“红立方”企业服务机制最鲜明的底色,一支支党员队伍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在产业服务中争先进位、作出表率,不断助推企业发展。除了体验农耕生活外,各类形式多样、寓意深远的活动也在不断锤炼着大创铁军:“红立方”篮球盛典为篮球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拼搏角逐的平台,展现出大创小镇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红立方”知识竞赛以点带面,检验各支队伍对党章、党史、条线业务的了解,全面提升“红立方”组团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防汛抗台的“实战练兵”中,一支支由党员干部牵头的应急队伍夜以继日地往返于企业、高校、建设工地之间,将“红立方”服务联络卡发放至一位位负责人手中……
在“红色动脉”的供血输血之下,两新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与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突显,园区企业中的“红企头雁”“党建之友”“两优一先”不断涌现,“创星汇”党建联盟的效能不断激发,平台工作者从单一业务型发展为综合多面型,一支全能型的干部队伍将为钱塘的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这份“闭环服务”彰显成效——精细管理强效力
“问题收集—汇总分析—对接反馈—解决归档”——在“红立方”服务企业的“全生态链”中,四个流程步骤环环相扣,形成对企业问题精细管理的“闭环服务”,真正确保了“件件有回音、项项有落实”。
这样的流程,一名目前负责企业服务工作的平台工作人员已亲手处理过多次。前不久,他从松下家电(中国)了解到,企业的一名员工希望享受人才落户政策,但其个人实际情况不符合现有人才落户条件,为此,该员工找到平台有关部门咨询,在收集到问题后,他与同事查阅了大量政策资料,发现市委曾出台过针对年缴纳税收1亿元(含)以上企业的优惠人才政策,但数据录入时间上存在偏差,便迅速联系市经信局人事处说明情况,最终经过市、区、平台的多方联动并核实下,该员工在一周后便成功落户。
“有时候,企业反馈的诉求会涉及到其他专业部门,‘亲清钱塘’数字平台便成为我们进行在线受理、在线流转、在线督办、全程跟踪的重要手段。”据这名企业服务专员回忆,他在之前还曾通过“亲清钱塘”平台收到杭华油墨股份有限公司反映其厂区周边停车难问题的诉求,在了解具体情况后,他向交警大队及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反馈,三方在进行现场实地调研勘探、召开现场协调会后,最终通过在之江东路、5号大街口辅道等地设置单边单侧限时泊位的方式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截至目前,大创小镇已实现四上企业423家走访全覆盖,收集企业各类问题421个,办结率100%。
这本“成长指南”纾困解难——精准扶持增动力
畅谈钱塘区高质量发展、分析“三横三纵”快速路网为企业发展带来的便利、交流产业平台牵头统筹企业服务发展的新方向……这是2021年大创小镇企业家服务日“上市企业座谈会”上的一幕,8家上市(含拟上市)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钱塘发展新趋势。除了专门的企业家服务日外,平台还确定了每周三为“入企服务日”,各组团总会在当日开展各种形式的入企服务。
一直以来,大创小镇都在致力通过“红立方”机制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精准服务,努力构建和谐的“亲清”政商关系。翻开由平台精心编写的“成长指南”,“红立方”的足迹遍布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从企业开办、起步、发展、上规,至扩张等企业全生命周期进行陪伴服务。
面向中小型企业在政策、场地、融资等方面的需求,平台工作人员积极宣传中央、省、市、区各级惠企政策,确保企业第一时间享受政策红利。同时通过政府引导,完善融资和担保体系建设,整合市场服务机构等资源,加快融资需求的有效对接。而针对规模企业的跟踪培育,平台将深入了解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上下游产业链的需求等,在为企业提供资本、人才、市场、技术等信息资源的同时,加大与各平台街道的联系合作力度,为有投资意愿、增资扩产的企业拓展更广阔的产业空间。
这幅“规建图景”清晰可见——精心谋划显实力
尘土飞扬、机器轰鸣,忙碌的工地现场,挖土机与起重机穿梭不停,工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今年9月,囊括了四家企业总部建设的“四地连建”项目在大创小镇核心区正式开工,这个总投资13.5亿元、达成后单个项目年产值突破2000万/亩的重大项目是“红立方”机制在规划建设领域的一次生动实践。
“快!”谈及“红立方”在帮助企业推进项目改扩建方面的效率,立昂微工业的相关负责人言简意赅地用一个字评价道。在帮助该企业的厂房扩建工程新建生产辅助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的过程中,平台实行项目专人负责制,落实专人跟踪项目报审进度、协调手续办理,通过倒排项目推进计划表、及时梳理手续办理清单及问题清单,成功解决了企业提出的海绵城市指标不足、停车位配比与新建面积不符等重难点问题。同时,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行的网上办理和承诺制审批,又直接为项目图审节约30个工作日。
“今年以来,我们在工业用地保障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开展低效用地调查排摸,进一步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以此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的服务支持力度。”据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推进企业地下空间联建互通外,平台也在着力解决核心区交通拥堵问题,通过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智慧管理,全面打造“外通内联、通而顺畅”的交通体系。
这座“人才高地”加速成型
融合创新促活力
“大创小镇搭建的引才平台为我们企业招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通过在人工智能、5G、智慧医疗等未来经济产业的抢先布局,将实现产业与人才的‘同频共振’。”在前不久召开的2021第二届“浙江钱塘才创月”人才科技企业座谈会上,8家高层次人才企业面对面交流,畅谈钱塘“人才经”。
在开展高层次人才项目招引工作的过程中,大创小镇以“红立方”机制为依托,将创新链、生态链、人才链、政策链、金融链、服务链“六链融合”,积极打造人才项目创新创业的发展高地。“为了发挥平台引才的主体作用,我们以《引才联络站与引才顾问》政策为依据,建立月例会机制,加强园区平台考核,督促、引导创新平台良性发展。”据高层次人才项目招引工作的负责人介绍,通过“组团式服务、扁平化管理、协同化作战”的全员服务新模式,大创小镇逐步构建项目资源库,全链式跟踪服务人才引进、落地和发展,实现“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的良性闭环。同时,平台工作人员持续加强与高层次人才项目的对接,了解项目发展需求,借助与头部基金合作的契机,联合清科、省股交等第三方专业机构举办“菁英创客”等项目路演、资本对接会,畅通政企银沟通渠道的同时,满足项目多元化需求,提高人才归属感。
截至目前,大创小镇培育估值超亿元人才企业75家,15家入选《2021杭州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榜单》,占全区上榜企业75%。
①“乡村田园美 秋收稻花香”割稻活动
②“亲清钱塘”平台
③工作人员走访企业
④立昂微项目效果图
⑤人才科技企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