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章民 朱晓敏
它既临近热情洋溢的金沙湖畔,也身处市井烟火的繁华城东,于闹中取静,独辟一处读书的好地方——它便是城东钱塘正冉冉升起的名校新名片——景苑·浙派名师研究院实验中学。
景苑·浙派名师研究院实验中学采用“名院办名校”的新型办学模式,以童富勇院长为首的研究院团队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学校充分利用浙派名师研究院在师资、学科、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资源优势,以“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为目标,办一所“有美感、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的新型美好学校。
2020年,是景苑中学飞速发展的一年,章民校长提出“远景”核心文化,整合专家、教师、家长的智慧,构建了“远景教育”体系。
在省市区、研究院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景苑中学全体师生团结协作、和融共进,获得了全国攀岩特色学校、浙江省青少年攀岩示范基地、浙江省节水型示范单位、杭州市文明校园、杭州市体育特色学校、杭州市智慧教育示范校、杭州市平安示范单位、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首批试点单位、区绿色学校、区A级食堂、区家庭教育指导站、区阳光体育优秀学校、2021全球发明大会中国赛优秀组织奖、2020浙商精神突出贡献奖优秀学校等荣誉。
四季风光 四季远景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其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进的精神,构成学校活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景苑中学完成了行政楼和教学楼的墙壁文化、走廊文化。行政楼围绕“清廉”主题,清新的绿色布景代表着校领导对纯净校园的追求;教学楼走廊文化主题缤纷多彩——“远景少年说”中彰显身边榜样的力量,“展望青云志”中以感动中国人物、世界鸿儒以及国际名校为载体,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埋下远景的种子。此外学校完成了陶行知微型展览馆、远景书院、行知学堂、攀岩文化馆的初步建设,逐步打造校园十景:梅园、竹园、松园、樱花园、桃花园、葡萄园、桔子园、唤鱼池、攀岩石、远景石。在校园里,景苑中学的办学理念和特色随处可见,“远景”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教育每一位师生。
有你就有远景 坚守教育初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先生如是说。而景苑中学就拥有着一支德才兼备、积极进取的优秀教师队伍,其中研究生学历39名,约占教师总数的30%;市内外优秀教师45名,约占教师总数的38%;高级教师31名,约占教师总数的24%;浙派名师培养对象2名,浙派名校长培养对象1名,省教坛新秀2名,市名师、名校长2名,市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30余名,区教坛新秀等40余名,现有优秀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55%。
景苑的教师们,来自十多个省份,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称,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成就。他们互相接纳,取长补短,团结合作,产生1+1>2的效果。学校着力落实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培训、学科竞赛、学术研讨等活动,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也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激发每位教师的教育激情,激励每位教师不忘教育初心。同时学校尽可能地提供展示、交流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多形式多渠道培养远景教师、景苑名师。
在章民校长“远景理念”的引领下,景苑教师们有实力、肯卖力,教科研水平节节高升。2021年景苑教师承担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4项,区级课题4项,其中《远景教育:新时代初中高质量发展探索》被批准为杭州市第四届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这也是钱塘区首个以学校为单位承担的市重大课题;在各级各类的教学、论文评比中,景苑教师更是常常拔得头筹——2020学年中约有百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在教学技能类比赛中,教师所获奖项200余项,各项获奖比例在区内名列前茅;年轻教师成长迅速崭露头角,骨干教师兢兢业业奋斗不止,区新秀、区名师佳音频传,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全面开花。
专注远景的教育 指向未来的教育
景苑中学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确立“远景育人,实践成人”的课程理念,构建了远景课程体系,逐渐形成完善的“基础+拓展”课程,并成立学术委员会,引领学校课程建设,全面推进远景教育,实现素质教育。
学校设立三级课程: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发动全体教师参与编制校本课程,实现课程的多元化、模块化、系统化,让课程能与技术更好的融合,让学生能有更多的选择权,让学生能有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评价能更关注学生的差异促进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学生素养都能得到提升。
学校通过智慧课堂实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形成景苑中学新型的思维型课堂行动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9年开始,我校在省级规划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思维型课堂实践研究》的引领下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问题链为抓手,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核心,建立各学科的课堂结构,形成了“1345”课堂教学理念、“1+N+1”思维型智慧课堂结构、思维型智慧课堂评价表,通过课堂实践,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020年,景苑中学在课改实验中转变教学观念,扎实地进行“三思”课堂教学的研究,努力探索适合新时代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探索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方法,探索与课改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上的应用,通过二者的有机整合,达到教学的更优化,全面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学生与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2021年,远景教育的内涵进一步得到延伸,景苑中学提出“五大”素养工程——大阅读、大体育、大艺术、大创新、大劳动(实践)——以此来统整阅读、体育、艺术、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落实“五育并举”的育人功能。景苑中学通过以学生素养提升工程为载体,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促进校本课程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努力打造新型美好学校和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远景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远景课程的推动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让学生成为有用的人,让学生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用三年时光 播下一粒远景的种子
景苑中学的育人远景是培养自强、致善、智慧的远景少年。为此学校提出“远景德育”理念,旨在以一种文化方式、情感方式、生活方式的践行与熏陶,一种互相影响、彼此融合、浑然天成的引领师生进行德育内化的方法,着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和发展的教育环境和空间。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每一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得以唤醒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品质与能力得以内化与升华。
远景德育通过传统活动和特色活动来打造。传统活动有学校四节:体育节、艺术节、悦读节、科技节;四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青春礼、远景少年颁奖典礼。特色活动有远景系列活动:想远景、向远景、享远景三个篇章;学科节:我的远景故事节、创意数学节、英语文化节等。
此外,远景教育实践活动分层分段分目标进行。七年级突出习惯的培养,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抓好学生的行为意识的养成。八年级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克服两极分化的境况。九年级突出理想教育,做好学生的人生规划。学期末,开展五好少年、阳光少年、远景少年的评选,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个年级都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三入”教育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通过“展示台”“曝光台”“四项竞赛”等活动监督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七、八年级还通过每天傍晚的“悦读时光”培养静心及阅读习惯;同时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举办“歌唱祖国”大合唱比赛活动、“攀岩班际比赛”活动、“班际篮球比赛”,科技节等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挖掘特长,让景苑的学生更具文明素养,更有精气神。
2020-2021学年,远景少年在各级各项比赛中收获丰硕,如在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公开赛中获全能团体第三名;在全球发明大会中国站中获得二、三等奖;在浙江省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中获全能团体第一名;在杭州市青少年街舞比赛、杭州市阳光田径锦标赛中均获一等奖;在钱塘新区三棋比赛中获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中学组团体第一名;在区篮球比赛中获团体亚军;并有四位同学获得杭州市火炬金奖,一位同学荣获钱塘少年科学院第二届小院士称号。
远景树旁,唤鱼池中,锦鳞游泳,清雅的睡莲吐露着芬芳,它们聆听着朗朗书声与谆谆教诲,它们见证着欢笑与汗水交织地成长,它们记录着景苑人奔赴远景的决心、努力与进取。
眺望远景,面向未来,期待景苑中学为钱塘教育更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