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城人融合 “现代星城”该有的样子

  ■文/吴宇翔 余梦梅

  下沙片区景观环境风貌要如何提升?江东片区的美丽乡村要如何建设?钱塘的工业邻里中心要如何布局?区第一次党代会上,区委报告提出的“现代星城”又是何模样?

  区委报告指出,要推动城市建设现代化,建设具有浓厚吸引力的美丽新区。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构建形成外畅内顺的交通网络、功能完善的城市配套、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天蓝水清的宜居生态,都市和田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园区与小区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城市吸引力和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这也为如何建设“现代星城”给出了“产城人融合”的答案。

  统筹规划建设 实现三生融合

  蓝图已经绘就,在“建星城”的路上,钱塘要通过统筹规划、建设、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

  为此,我区还要优化大格局。坚持国际一流的规划理念和标准,紧扣政区合一新体制新要求,优化完善规划体系,推动形成产城融合、板块互联、科学统筹、疏密有度的功能布局,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与此同时,抓住大湾区空间规划和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建议改成着力优化空间布局,为发展留出充足空间。

  当前,我区有机更新工作进展如火如荼,重点街区改造、区校融合和土地腾挪卯足了干劲。5月7日,3宗位于下沙开发区单元,原属华春化纤公司工业生产厂房的土地顺利完成出让,实现了老厂房变身住宅区的华丽转身。据了解,下沙南部作为钱塘区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的重点区块,将通过收储、转迁、改造等多种方式,结合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大力推进低效产业“腾笼换鸟”,着力发展科技研发、检验检测、软件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该区域城市功能配套,让旧厂房变身新产业、新住宅、新业态,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学水平,进一步“扮靓”城市面貌。

  无独有偶,前不久,杭州拓尔微电子有限公司与位于河庄街道的针织服饰企业杭州百威针织服饰有限公司签下了10年厂房出租协议。新厂房既满足了拓尔微电子随着企业发展产生的生产规模扩大需求,也缓解了百威针织随订单减少产生的成本压力。向存量空间要效益,推动产业“腾笼换鸟”的举措不仅实现土地的提质增效,也为我区全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工作提供了样板和范例。与此同时,金沙湖、东沙湖周围面貌不断提升,流连于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蓝绿空间、景观节点展现着一街一巷的风情特色,更成为我区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的一道道缩影。

  此外,还要构筑大交通。火热的7月,艮山东路过江隧道、江东大道改造提升等一批城市骨干道路建设加速。接下来,我区还要继续谋划钱塘高铁站建设,谋划提升临江出海码头服务能级;加快高速出入口、国省道、快速路等干线路网优化改造;通过启动江东三路过江通道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强钱江两岸以及与周边城区的畅通连接。还有边界断头路、区域次干路及支小路、公共停车场、“P+R”换乘停车泊位、接驳公交……以建设杭州东部交通枢纽为目标,构建起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还要完善大配套。融合了“九大场景”的云帆未来社区,正为我区下步优化社区服务配套打造示范样板。报告也明确,下步还要强化商业配套,推进东沙湖、金沙湖城市核心区服务业态品质化、高端化、国际化提升,加快东部湾总部等办公集群建设,积极构建15分钟社区商业圈。

  此外,坚持以项目为王,产业立区,钱塘还要服务好推动产业发展的“人”。围绕服务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并推进一批产业邻里中心建设,为职工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生活配套服务。同时,统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供水、供电、燃气设施,深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承载力,实现城市品质与民生福祉的同步增进。

  擘画星城蓝图 绘就美丽画卷

  “听说这边有的地铁站出来就是农田,我以前也是农民,这次过来看看,下次带小孙子过来感受一下。”家住月雅苑小区的赵大爷听说8号线开通后,一直计划着坐地铁到江东来看看田园风光。提前几天便让家里人做好了“攻略”,组织了几个朋友,一起乘坐地铁从下沙来到了江东。十几年前赵大爷举家搬来下沙,一路见证着下沙飞速发展,偶尔也会想念以前劳作的田地。“现在环境是越来越好了,既有高楼大厦满足生活需要,也有田园风光满足心灵需要。”

  建星城,不仅要有强劲有力的现代产业、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更要有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天蓝水清的宜居生态,都市和田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全域美丽态势。

  一江春水穿城过、无限风华两岸生。去年以来,我区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千万工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区、街、村三级联动,全面实施围墙美化、村道拓宽、景观提升、党建入村、线杆整理、三管齐下、庭院洁化等176个村级建设项目。各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彰显了“一路一景、一村一景”独特风貌。同时,我区同步推进美丽堤塘、美丽庭院、美丽河湖、美丽海塘等多项美丽项目建设,一幅“景色美、村庄兴、人安乐”的田园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此外,围绕绿色发展,我区充分做足生态“加法”。走入河庄街道江东村内,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可窥见一斑。这里是我区一处彩色示范林的种植地,香樟、海棠等各类花木应时而开。彩色示范林建设也是我区厚植绿色底蕴、高质量打造宜居生态环境的举措之一。去年以来,我区全力推进国土绿化造林行动,结合美丽乡村、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及其他项目建设等落实造林946亩,超额完成年度800亩目标任务,有效促进区内森林资源的恢复与发展。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区在结合实际大力实施城市、乡村、通道“三大森林”建设,完善新区森林网络的同时,也积极推进五水共治、美丽河湖创建等工作,为钱塘生态图景描绘别样色彩。

  今年,我区也将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彰显田园本色,最强城市特色。围绕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做靓一批美丽田园、美丽庄园、美丽庭院,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时代美丽乡村,让乡村更加清新清净、生态宜居。

  锚定民生实事 打造惠民金招牌

  临江湿地里,摄影爱好者们架起“长枪短炮”,抓拍稀有的黄嘴白鹭;盛陵湾旁,越来越多的市民带着家人饭后消食遛弯;沿江绿道上,不少跑摄爱好者一大早便开始了晨跑……近些年,随着城市的建设、环境的改善,园区与小区相得益彰、相映成趣,钱塘的城市吸引力和群众获得感也获得了显著提升。

  “我2020年9月搬进这里,那时候地铁7号线还没通,周边还很杂乱,跟现在完全没法比。”城市建设怎么样,居民感触最深。从搬进琅琴湾小区开始,小陈见证了周边环境的一天天改变,从黄土漫天的建筑工地到平整干净的柏油马路,从杂草丛生的荒地到满眼绿色的良田,从绿棚遮盖的脚手架到雏形初现的现代楼宇……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片土地每天都在发生令人惊奇的变化。“之前去下沙天街我要掐好时间坐B8路公交车,再转地铁,可能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遇上下雨天就更不方便了。现在全程在地铁里坐着就行,一小时都用不了。甚至宝龙开到了家门口,都不用去下沙了。”小陈表示。

  建设为了百姓,建设成果由百姓共享。纵观钱塘建设历程,也是一部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篇章”。去年,我区在食品安全、城市更新、住房交通、教育文化、民政帮扶、社会治理等民生实事建设方面下足绣花功夫,为百姓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累计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2家、“阳光厨房”50家;建设8个农村文化礼堂、10个社区文化家园、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40场;完成生活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0户、城乡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5户……种种实绩都向着区委报告中提到的“推动城市建设现代化,建设具有浓厚吸引力的美丽新区”而迈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接下来,我区也将共建共享幸福美好新家园,让“美好教育”和“健康惠民”成为钱塘的金字招牌,持续不断改善民生,构建良序善治的新格局,让法治、平安、和谐成为钱塘人人得以享受的福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蜀山副刊
   第04版:专题
~~~
钱塘新区报专题04产城人融合 “现代星城”该有的样子 2021-07-12 2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