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唐平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数贸会”)昨日在杭州盛大启幕。借主场优势,钱塘多家数字企业携“最强黑科技”自信与会,“数贸非洲日”“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对话会”等主题活动次第登台……本届数贸会,“钱塘元素”看点不少。
数贸会东风劲吹。身为数字经济大区、数字贸易重镇,同时也是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所在地,实现“数”大招风,钱塘怎样干?
一面是数贸会氛围的“热气腾腾”,一面是国际形势的愈发错综复杂,机遇夹杂挑战,挑战蕴含机遇,但能确定的是,一个始终坚持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的钱塘,路会越走越宽、牌也会越打越顺——不妨从三个关键词理解:
A
坚守: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如果拉长时间维度来看钱塘,不由产生一种“使然且必然”的感慨:自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那一刻开始,这块充盈创业基因、眺望星辰大海的沃土,就自带着开放属性,说得直白一点,开放是钱塘的生命线,是发展的立区之本。
曾经,在沿江滩涂地和成片芦苇群包围中的杭州出口加工区,以“两头在外”的中转站模式,走通了最早的外贸之路。今日,以数字产业为坚实基础,融合自贸区、综试区、综保区三区叠加优势,钱塘的开放迈向更高能级。
时空转变,不变的是初心。从有形加工产品到无形数字资产的蝶变,从“制造出海”到“服务出海”的跨越,从外贸大区向开放强区的跃迁,风光背后的历程并非顺顺当当。比如,曾经单一的发展模式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优势不再,杭州出口加工区也曾进入发展瓶颈,直至新业态聚集、政策红利再现,到2014年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再到2019年杭州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以智能制造、物流分拨、研发设计、跨境电商等为依托的全产业链格局,成为稳住开放的“压舱石”。今年,钱塘更是规划了外贸进出口额要突破1300亿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年均增长5.5%以上的“三年之约”……
参天大树高耸入云,皆因地下默默扎根。树根在黑暗的土壤中不断延伸拓展,扎根越深,大树便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枝繁叶茂。就好比钱塘走开放路的历程,暴风骤雨会带来一时的影响,但待旭日重现,大树又会向天空尽情舒展枝叶、顽强成长。钱塘这棵巨木,向下看,其根植于凝练岁月润养的创业沃土,根系于越来越完善的“515”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向上看,其与“阳光”“雨露”形成良性循环的生长圈,与“邻木”“芳草”结成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圈。待亚运会数贸会等东风吹来春意,一幅郁郁葱葱的春色实景图跃然眼前。
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熬得住时间,才能经得起考验。凡此付出,钱塘的开放步伐才会越发稳健,正如我们所见,诸多“元素”的背后,实则是一个努力又自信的钱塘形象。
B
突破:向空图强,向海扩能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坚持长期主义,淬炼了钱塘稳定的发展内核,如果说坚守发展,是向开放要时间,那么突破高质量发展的天花板,就要向开放要空间。
更大的空间在哪?本届数贸会,我们可以找找答案——
在数智出行展区,启飞智能、每日飞行、乾塘低空等7家钱塘企业,对外展示低空经济领域的领先技术与产品。成果的背后,是一种“突破路径”的表达——目前,钱塘已引育低空经济产业企业50余家,成功创建全市低空经济示范区,在“低空”这一数字赛道牢牢抢占先机。
除此之外,在人工智能展区、数字医疗展区,来自钱塘的玳能科技、逻腾科技、恩和生物等企业作为代表,展现钱塘数字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
数字经济是支撑数字贸易发展壮大的产业基础,而数字贸易又将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产业数字化转型。钱塘坚持“创新”和“开放”并举,实际上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双向赋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更深度融合,从而为开放打开更大空间。
这个“空间”,不单单是抬头可视的“低空”,更是看不见的创新穹顶——聚焦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五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钱塘不断高歌猛进。
比如,钱塘已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上半年,已实现技术交易额增长100.2%、居全市第一;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市级“未来工厂”新认定数全市第一。可以说,钱塘锚定数字经济赛道不动摇的同时,也把打破“创新瓶颈”、打开“开放空间”的主动权紧紧抓在自己手中。
如果把“空间”再延长放大,扩展到海的那一边,从产业视角升级到全球视野来看开放,突破的力度越强,钱塘能打开的空间将更大——今年,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正式落地钱塘,总投资50亿元的“金砖之窗”以及“一带一路”中非合作产业园等重大载体在钱塘建设启动,打造的“买在金砖”“投资金砖”等品牌声名鹊起,上半年钱塘对金砖国家出口大幅增长,而本届数贸会,钱塘举办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对话会,发起人工智能产业合作与发展杭州倡议、人工智能国际合作服务联盟倡议,邀请外方嘉宾考察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下沙园区和代表性企业,启幕“一带一路”中非产业园项目……可以说,钱塘在家门口展现自身实力和形象的同时,更会将数贸会“溢出效应”拉得满满。
这意味着,在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钱塘抓住一张确定的“牌”,把这张“牌”打在了蓝海:以数据论,上半年,钱塘对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分别增长17.7%、90.4%、57.6%,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13.9亿元,增长21.6%。随着对上述新兴市场的拓展,钱塘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了发展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借助数贸会的搭桥牵线,紧抓金砖合作深化机遇,钱塘不仅“走得出去”,也能“走得更好”。
向空图强,坚持创新有更大的突破底气;向海扩能,坚持开放有更多的突破机遇。持续打造“高能级开放强区”,钱塘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也将迎来更多“想象空间”。
C
检视:向内求索,向外远眺
数贸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说得更直白一点,数贸会就是打开门做生意,坐下来解决问题。像数贸会这样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对中国、对世界来说意义非凡,对地区、对企业而言,也是一面检视自己、看清他人的镜子。无论是数字经济,还是数字贸易,当前发展都方兴未艾,未来也会有新的技术、新的行业、新的生活场景不断涌现,这些领域都有极大空间值得探寻,也有巨大能量可以撬动。
但就每一个企业实体、每一个“信息岛屿”而论,能否在这场浩浩荡荡的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短板?
这也是钱塘所必须面对的。
就开放而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环境是钱塘得天独厚的核心优势。但区委一届十三次全会报告中也指出,钱塘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对外要直面“外贸出口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对内则面临“产业附加值不够高、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强等新的‘成长的烦恼’”。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将数贸会想象为“办个展会做个买卖赚个流量”那样简单,相反,它是钱塘学习和看齐先进地区找差距、钱塘企业了解和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订,以及共享更开放更公平更透明数字贸易体系的绝佳窗口期,也就是向内求索补短板、向外远眺觅机遇。
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风险和挑战都不可避免,发展中的问题依然要靠发展来解决,就像全会报告中提出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加快建设创新钱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其实也是刀刃向内谋革新。比如立足“钱塘造”产业根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我们可以进一步掌握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主导权;比如立足“三区叠加优势”,让更多优质企业“出海闯滩”,推动“钱塘制造”与“钱塘服务”协同出海,在制度创新的探索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更多“试验田”转向“高产田”,从而放大数字贸易中的集成优势……
立足家门口的平台优势,站在数字经济发展潮头,加力培育壮大外贸发展新动能,相信钱塘这座以开放为引擎的活力新城,必然会以“数”大好招风的眼界和格局,不断推进创新驱动,扛起“产业大区挑大梁”的责任担当,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