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晨晨 戴媛
通讯员 周佳 周炳炳
在钱塘发展的强劲脉搏之中,一片片“蓝色海洋”正悄然重塑着能源版图。在临江科创园与江东科创园的厂房屋顶,光伏板以有序且富有韵律的阵列排布,宛如波光粼粼的海面,不仅为企业节省可观电费,更成为迎峰度夏的“稳定器”。放眼全区,从校园屋顶的覆盖,到钱塘中心标志性光伏项目的并发电,钱塘正将每一寸可用空间,高效转化为汩汩不息的绿色电能。
视线转向水域,位于临江街道的一渔光互补项目现场正展现着别样的和谐——光伏板如银色鳞片覆盖水面,水下鱼虾悠然畅游,“一地两用、渔电双收”。这种高效集约的模式,正在钱塘加速复制。嘉达光伏、三峡风电等项目紧锣密鼓推进,凌能项目蓄势待发,共同构筑起坚实的绿色能源矩阵。
蓬勃绿色动能背后,是钱塘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深刻把握。2021至2024年间,全区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3%,这条清晰的下行曲线,正是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有力印证。
目前,钱塘已建成储能项目70个,总装机容量达389.4MWh。接下来,将加速推进华电江东储能电站建设,确保其在今年迎峰度夏前并网投运,同时大力推进东部湾区域供能项目建设进度,持续提升区域能源保障与调节能力。
与此同时,一场关乎“水”的全民行动亦在纵深推进。“抓节水”始于“学节水”。今年“世界水日”期间,金沙湖畔的节水主题绘画展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236幅作品以艺术之笔,生动唤起人们对生命之源的珍视。
节水理念正结出累累硕果。在政策引导和全民参与的共同推动下,钱塘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全区成功创建6家省级、8家市级节水型企业。这股节水之风也强劲吹向了校园。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通过精细化管理与设施升级,仅10个月便节水24.7万吨,相当于节省费用79万元。与此同时,支撑城市“水脉”的基础设施也在升级,金沙湖源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如期完成,工业水厂建设及市政用水水源置换工作正加快推进。各类节水载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示范引领的强大节水网络。
节水节电,既是产业转型的“硬支撑”,亦是城市文明的“软实力”。钱塘以政策为引领、以技术为驱动、以全民参与为根基,正让每一度电释放最大价值,让每一滴水承载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