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英雄世界》 赵挺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年3月
□周维强
查阅资料可知,在19世纪的时候,小说和散文并没有严格的区分,用散文的语气叙述小说的情节,用小说的解构展示散文的真诚,彼此融合,彼此借鉴。后来,这两种文体开始慢慢分野,及至今日,无论怎样模糊小说和散文的边界,这两种文体之间依旧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赵挺的短篇小说集《外婆的英雄世界》,我前后读了六七遍,说这本书是小说集,可字里行间却处处袒露着散文的真诚与真情,甚至外婆说的话,作者和外婆之间发生的趣事乃至外婆传授的人生经验,都会让我以为现实世界真有这样的外婆,且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真实的语境,套上小说的虚构外衣,反而是对这本书的一种误读。
然而作者赵挺的身份,确确实实是一个小说家,一个擅长虚构的青年小说家。小说固然需要多视角的表达与呈现,需要把心灵融入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虚构中,但能够把一个人物真实而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且焕发散文文体的自我发散与真实情境的现实交融,不得不说,作者的文字功底、笔力以及对题材的精准把握,对现实生活的体惜以及对人生经验的提取,都值得令人称道。书中的“外婆”,既是作者的外婆,作为一个个体,她那幽默的语言,看透世事的经验总结,以及与时代脱轨后冒出的心灵金句,无疑是特立独行的,是有着个性的自我风采的展示;同时,她也是读者们的“外婆”,在《外婆的英雄世界》这本书里,我们能够找到许多心灵共鸣的地方,比如:对自己爱情的回首,对儿孙源自心内的疼爱,孤独岁月里的守望,享受着平淡生活,感受着人事变迁带来心灵上的变化。
不得不说,作者是一个有心人,作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赵挺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他发现了我们在生活当中极易忽略或者极易淡忘的生活细节,然后用自己澄澈的语言记述出来,比如:“小时候,打雷的时候,外婆总会第一时间捂住我的耳朵,我就害怕地看着外婆说,你不怕吗?外婆说,我耳朵小,听不到。我说,那是我的耳朵大吗?外婆说,是的。我说,那我是猪八戒吗?外婆微笑着揉了揉我的耳垂。”语言机智、幽默、俏皮,这段文字读完后,不仅是会心一笑,甚至有的时候会激发心内的大笑细胞,激活大笑神经,越想越觉得有意思。而作者上学的时候没钱了,向外婆借钱,外婆一边用“人不能不劳而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样的话语来教育年轻人,还用猜扑克牌的方式和外孙比输赢,借机输掉自己的钱,“输给你的,不是借给你的”这句话,瞬间让我破防,泪流满面。类似的生活细节,小说集中还有很多,可谓俯拾即是。但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像星光一样,让人眼前一亮。无数的星光,聚在一起,就是外婆英雄世界里的浩瀚星空,属于爱,属于美,属于心内的热爱,属于一个平凡英雄对生活的透彻理解。
有论者说《外婆的英雄世界》是中国版的《外婆的道歉信》,其实,两本书通读完以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写作的视角,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把两本书放在一起比较,除了共同以“外婆”为写作对象,其他实在找不出有何相似的地方。而且,从豆瓣评分来看,《外婆的英雄世界》似乎分数更高。这也充分说明读者对这本书的认可度,要高于预期。其实,我在阅读《外婆的英雄世界》时,总是想象着自己的外婆,她是一个传统而守旧的北方女性,话语不多,不苟言笑,但她对子女也好,对孙辈也好,那份关爱是属于那种润物细无声似的默默付出。无疑,赵挺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可亲可敬且幽默感十足的外婆,亲人之间,因为有了幽默感,串联起的生活就有了诗意与美感,就有了活力与丰富的内容。和一个生活情趣丰富的人相处,即便不是亲人,也会感到轻松、愉快。
赵挺在小说的编排和写作的构思上,善于掌控节奏,让读者读起来不会感到厌倦,也不会在美学上产生疲态。丝绸般流畅的语言,看似不动声色,实际上是长年累月写作的积淀。我更愿意把这本小说形容为一座七色玲珑塔,在庸常而烦乱的生活里,七色玲珑塔的出现,让平淡的生活多了一些滋味。精神属性上,我们的确需要唤醒内心的幽默细胞,轻松地阅读,然后获得精神上的情感升华。
赵挺说:“外婆对我的影响很大,书中所写都是温暖的小日常,她是我心中的平凡英雄。”平凡与英雄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对“外婆”身上的价值提炼。并不是说“高大上”的才算英雄,英雄的壮举也不一定要感天动地泣鬼神。让自己活得足够精彩,让自己的生活拥有五颜六色的可能性,然后把这份欢乐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这样的人,是看透世事的平凡英雄。读完书后,我也会生发感慨,如果一个人,到老了,连生活的真相都看不透,活得不通透,不明白,活不出真我的风采,实在是一个糊涂透顶之人。读《外婆的英雄世界》,我也时常提醒自己,该看淡的看淡,该放下的放下,该笑的时候大笑,该哭的时候默默地哭,不委屈自己,不虚伪,不造作。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让人敬重的过程。做一个平凡的英雄,在平凡里享受不平凡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