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越来越甜 日子越来越好 2022年07月04日  

  □金海焕

  钱塘区的水是越来越纯,越来越甜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所生活的头蓬还是平房居多,每家每户都会在选址造房前打一口水井,解决生活之需。井一般只有三四米深,到枯水季会见底,丰水季却是“汪洋恣肆”,井水触手可及。井一般用砖块交错围成一圈,起到保护警示作用。取水时,用长尼龙绳或麻绳系一只铅筒,一甩绳,一提桶,清亮的井水就上来了。洗衣、洗菜、煮饭、烧水都离不了它,不过烧水后会在锅沿起一层白花花的水垢,农家人也将就饮用了。井水冬暖夏凉,夏天把西瓜放井水里泡着,清冽冰爽;冬天洗衣不冻手,倒也实用。

  不过,井水毕竟是土地里渗出来的水,心里难免会膈应。大多数农家人会在灶头放一口水缸,在屋檐的檐沟接口处放一口大水缸,待下雨天接雨水,再把雨水倒进小水缸,用木板盖实以防异物爬进污染,待煮饭、烧水、洗碗时用。雨水在当时可是上等“好水”!存放几天的雨水,舀一勺灌一口,还真有点甜丝丝的滋味,不亚于“农夫山泉有点甜”。雨水烧水,沉淀也少一些,锅边也少一点水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千禧年,随着三层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每户人家在顶层都设有两个水池,一个存天然水,一个存抽水机抽上来的井水,以备不时之需。水源当然以雨水为上,但房顶上经常有鸟儿虫儿的活动痕迹,少不了运动排泄的“杰作”,所以也需辛勤打扫清理水池积垢,保证水质的清洁。

  2008年后,当时的大江东(现钱塘区)开始铺设自来水管网,四通八达、粗细不一的水管埋入地下。家家户户开始安装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我们家也在2009年接上了“白花花”的自来水,幸福感也从水花中油然而生。生命之源终于有了更高的质量保障。当然,一辈子勤劳俭朴的沙地人是舍不得浪费半滴的,洗漱还得依赖井水、雨水,真正把钱用在了刀刃上。

  2008年,义蓬正式开展污水管网工程建设,污水管网如毛细血管连接各路废弃水,将农村千家万户污水集中过滤沉淀后排入河渠,清洁家园,绿色新区的新愿景有了生动实践和永续发展。

  如今,沙地人对水的品质又有了新转变。农村中悄然兴起一股安装“净水器”热潮,在厨房间的角落安装一台净水器,过滤杂质滤出更清洁卫生的纯净水可直接饮用。健康生活实现新跨越,为家人健康上了新保险。

  一滴水,一次次提纯,不仅是人们生活愿景的一次次美好实践,更是向着美丽新城、健康新城的一次次蜕变。

  愿这一滴水,永远不忘来时路,守住至纯至净的初心,见证我们伟大祖国的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