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车!江东大道快速路让出行更“便捷” 民生路 产业路 这是一条奔向美好未来的“快车道” 2022年06月27日  

记者 方波 摄

  争分夺秒抢工期,攻坚克难打硬仗。6月26日,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江东大桥——青六路段)一期二期两个标段正式通车。这不仅是一条快速路,更是一条民生路、产业路,它是带着钱塘人奔向共同富裕的“快车道”。

  通车首日:一路畅快“加速度”  平均节省20分钟

  ■首席记者  吴宇翔  通讯员  朱英梅

  6月26日上午10时,钱塘区江东片区首条快速路——江东大道快速路(江东大桥——青六路段)正式通车。相比于通车之前,从江东大桥行驶到青六路能够节约多长时间,出行体验又如何?记者进行了现场体验。

  上午10时30分,记者所乘车辆以约80公里/小时的车速,从江东大道快速路西侧起点出发。

  10时32分,车辆下高架并驶入蜀山隧道,隧道上方两条变色灯带即刻映入眼帘。记者了解到,设置快速追光变色灯带,除了提升隧道美观度外,还能进一步提高隧道内的亮度,有效缓解司机因车辆进出隧道口时的明暗变化而产生的强烈眩光,引导车辆安全行驶。

  10时35分,记者出蜀山隧道后继续行驶约一公里,抵达位于江东大道与青六路交叉口处的大江东宝龙广场。开通首日,不少居民都前来驾车体验,车流量较大,不过由于路况好,全程没有堵点,在约80公里/小时的车速下,仅用时5分钟就跑完了全程。

  “一路上都没有红绿灯,出行体验非常好,两三年的等待非常值得!”驾车体验后,河庄街道蜀南村村民陈先生对江东大道快速路赞不绝口。

  原来,江东大道从蜀南村“穿境而过”,是陈先生的“老相识”了。“江东大道已经建成通车十多年,改造前只有地面道路,从江东大桥到青六路路口,因为红绿灯多、货车多,需要30多分钟。”陈先生告诉记者。

  而随着江东大道快速路正式投用,附近居民的出行难题迎刃而解。

  相比于此前的不佳出行体验,全程不设红绿灯的江东大道快速路段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且实行了客货分流,江东大道在河庄大道以东段,全线都是禁止黄牌货车通行的,其中蜀山隧道禁止所有货车通行。“项目通车后,平均能为市民出行节省约20分钟。”区重大交通项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该负责人提醒广大货车司机,江东大道快速路主线正式开通后,原江东大桥下桥的临时便民通道将封闭,黄牌货车需要在江东大道快速路的秀松路匝道口离开主线高架经地面道路通行。

  奋战五年:他们的汗水与付出  铺就出行坦途

  ■记者  钱圆

  这是孙鸿立为数不多可以骑着电动自行车在蜀山隧道查看道路情况的机会了。

  6月24日,孙鸿立头戴白色安全帽,向工人借了两辆电动自行车,热情地邀请记者走了一遍即将通车的江东大道快速路。

  作为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一期项目的安全环保部兼质量管理部主任,检查从头蓬隧道到江东大桥的道路,是孙鸿立一天最基本的工作。

  “江东大道快速路是目前钱塘区道路建设标准规格最高的一条道路。你看,这七彩跑马灯设计,是杭州其他隧道都没有的。”行人经过便能看到,隧道正上方,两条平行灯带变化着颜色向前“奔跑”而去。

  “隧道旁边就是管廊,建它花了两年时间。2019年6月道路才开始正式施工建设,隧道建设了两年,地面快速路建设了一年。”自2017年中电建路桥集团(杭州)江东大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标开始建设以来,江东大道管廊及提升改造项目花了将近五年的时间。

  建设时间为何接近五年?“其实我们一直都在赶工期,尤其是2020年疫情发生后,项目停工了两个月。开工后,为保障建设进度,工人们连续加班加点了大半年。”孙鸿立向记者坦言,道路建设技术不是难题,但这期间的“麻烦事”不少。

  在地铁8号线开通前,江东大道是钱塘区江东片区通往杭州主城区最便捷、最重要的快速通道,提升改造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而建设期间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如何“保通”。

  “道路建设前,我们花了半年时间,在道路南侧修建了双向四车道的保通路,保障市民通行。”理想状态是在道路建设范围外修建保通路,但为了尽可能少占土地,控制征地拆迁范围,项目将部分修建范围先作保通路建设,先进行北侧部分项目施工。“等北侧部分项目建设完成后,进行导改,将车流引入北侧道路后再进行剩余部分建设。”孙鸿立介绍。

  在保障江东大道基本道路通行后,隧道建设期间,工友们又遇到了“麻烦事”。由于头蓬隧道与地铁7号线立体交叉,位于已建的地铁7号线上方,净距7—11米,如何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扰动最小、避免土压力失衡,保证地铁7号线隧道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前期,我们和地铁方进行了充分沟通和方案设计,施工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当前比较先进的MJS工法桩围护、加大施工资源投入,以及24小时对地铁垂直位移、水平收敛、水平位移进行自动化监测等方法,确保了地铁7号线运行安全。”

  “建了管廊,让所有线路都往下走,人能随时下去查看线路情况,方便维修。”管廊即地下综合管廊,又被称为“共同沟”,是指在城市地下建设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并进行集中管理的大型综合性市政基础设施。

  钱塘区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作为市首批开展管廊建设的工程,通过线路“入地”消除天空“蜘蛛网”,避免“马路拉链”。

  “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尤其是河庄大道与江东大道交叉口处,这里是从江东大桥方向进入河庄后最主要的交通分流路口,货车多,车流量大,既要协调相关单位又要保障进度,通过不断优化设计,我们尽可能地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据孙鸿立介绍,江东大道快速路建设了三个管廊舱,分别为水缆舱、高压电力舱和天然气舱。舱内留有大约0.5米宽的通行道路,方便工人随时进行检查和维修作业。

  在这将近五年的时间里,包含孙鸿立在内的江东大道快速路项目管理团队成员们携千余名劳务作业人员,战疫情、冒酷暑、抗台风,昼夜作战,确保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

  “就像十月怀胎,终于‘生’出来了!”孙鸿立打趣道。从钱塘区智慧谷孙鸿立的办公室望出去,对面就是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一期,对孙鸿立而言,这或许是他建设生涯中一个平常项目的结束,却是钱塘市民出行便捷的即刻发生,也是钱塘区重大道路建设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跨江上班:通勤时间缩短三成  行车更安全

  ■见习记者  王基诺  通讯员  郑元亚杰

  江东大道快速路(江东大桥——青六路段)于6月26日上午10时正式通车。项目完工后,将有效提高该路段的路况水平,尤其是路面平整度与行驶舒适度都将得到提升,给来往的车辆和行人提供了宽敞、舒适、优美的道路通行环境,令奔波在路上的上班族有了更加舒心的选择。

  工作在临江街道,居住在白杨街道伊萨卡社区的温作楷,每天都要奔波于下沙和临江之间。由于驾驶的过程中需要全神贯注,加之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他到家后总是感到很疲惫。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早在两年前便已留意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的施工进展,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通车。如今工程完工通车,他坦言心里充满了期待:“下周一我就要开江东大道快速路去上班!”

  温作楷说,之前每天从伊萨卡小区的家里出发驾车走江东大道,一路上可谓“艰难险阻”。原来,双向6车道的路面由于施工改成半幅通行,上下班高峰期拥堵难行不说,路面坑洼不平对车胎损伤也很大,运气不好遇上爆胎不仅没法准时上班,心情也是大打折扣。此外,每当有大货车与轿车并行驾驶时,他就会提心吊胆。而随着江东大道快速路实现通车,像温作楷这样每日奔波两地的“跨江居民”也终于等来了翘首以盼的好消息。

  “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等到通车后我每天上班在路上花掉的时间至少可以比原来缩短三分之一,最重要的是路面拓宽,安全系数也随之大幅度提升。我的愿望实现了,以后每天早晨可以舒心上班,晚上愉悦回家和家人相聚。”说到通车后给出行带来的利好时,温作楷露出了笑容。

  据悉,江东大道改造项目全面建成后,一方面将有效改善拥堵的交通状况,使下沙—江东两地联系交流更加畅通;另一方面,这条高颜值城市道路也提升了城市整体品质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