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冷冽的寒风中,你一定见过这样一群人的身影,他们是人民警察,是交通人员,是社区工作者,是环卫工人……他们坚守在抗疫一线,筑牢钱塘这座防疫堡垒。他们是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凡人,以点滴光芒汇聚成星辰大海,照耀钱塘。他们用负重前行,换来大家的岁月静好,用日夜坚守,守护钱塘平安。
“强哥”的“强”
写在了防控一线
■记者 徐红燕 通讯员 王伫
叶强是钱塘区交通执法队的一名老党员,也是出了名的“老黄牛”,一直任劳任怨,话不多但干劲十足,手里的每一项工作都扎扎实实、尽心尽力地做好,大伙都叫这位老大哥——“强哥”。最近,在疫情再度吃紧的时期,叶强牢记党员使命职责,“舍小家,顾大家”,始终冲锋在前,用他的实际行动,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与担当。
最近,叶强母亲由于胆囊不好,需要做胆道十字支架,从淳安老家来到杭州市区住院动手术。队里领导让他请几天假,回去陪护、照顾母亲。叶强考虑后,同领导说:“算了,我还是不要请假了,现在是特殊时期,队里的工作任务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我请假了,别人就要承担更多。没事的,我再坚持一下。”
12月6日,杭州第一波疫情来袭,东新园小区出现一名无症状感染者。叶强的女儿在与东新园小区一路之隔的胜蓝中学上学。当天下午,学校钉钉群里弹出紧急消息,胜蓝中学全体学生需留校做核酸检测,原本晚上8点的放学时间取消,具体放学时间待定。当天,叶强轮值江东大桥治超晚班,同事们都劝他,“要不,你换个班,下午下班就回去吧,了解一下具体情况,还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能回家。”叶强却淡定地说,“孩子妈妈在家呢,学校也会有安排的。我今天夜班,临时调换,不方便。”
15日早上9点多,执法队两名工作人员正准备去交通重点点位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发现叶强也要拿着装备一起出去。协管员周潇伟说道,“强哥,你不是刚从江东大桥治超点回来吗?今天轮休,你回去了吧。”叶强却说,“今天队里人少,反正上午也睡不着,我也去检查吧。中午吃完饭,我再回去。”就这样,叶强上午又跑了两家驾校和一个地铁站检查,直到中午吃完饭后,才离开执法队回去休息。
叶强,这名“老黄牛”式的党员,不怕苦,不怕累,用他朴实的言语,实在的行动,如他的名字“强”一样,诠释着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激励着钱塘交通执法队所有工作人员,守好职,尽好责,在疫情攻坚战中,始终坚守抗疫工作一线。
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他拼搏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记者 徐红燕 通讯员 吕美萍
21:57,钱塘科学城管理办公室的工作群里准时出现“钱塘区高校疫情防控每日情况”汇报和各类统计报表,这正是在科学城高校服务科挂职的赵鹏发出的。连日来,加班加点已成了赵鹏的工作常态。
赵鹏是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的一名教师,平日里主要负责考试方面的工作。自2021年1月18日来区里挂职,赵鹏一直从事高校疫情防控工作,负责对接区内14所高校,进行相关数据排查,力争做到精准防疫。
12月,面对突然到来的疫情,赵鹏需要排查的数据呈爆发式增长,他又投入到繁忙的高校信息排摸、核酸检测、人员流转、隔离安置等各环节工作中,并督促、协调,按时汇总上报各类信息和数据。同时,他还要统筹安排学校的本职工作,他开玩笑地说自己忙得像个连轴转的“陀螺”。
7月,省外某些地区疫情反弹,赵鹏老师负责各高校的数据排查。当时各高校还没有开通疫情防控的账号,他通过浙政钉“疫情防控”系统完成排摸人员的情况,导出需要梳理人员的信息形成表格再发给各高校。有时候高校排查不及时,他只能一个个地打电话完成流调,然后在系统内完成人员的处理工作。碰到上百人的排查人数或是更多,赵鹏老师只能一刻不停地打电话去处理,即使在扁桃体发炎、高烧输液期间,工作也没有间断过。还没等他缓过来,湖南张家界、江苏扬州、河南郑州等地关联新冠疫情引发的人员排查工作又交到了他的手上。那段时间他加班进行流调人员核实,导致未痊愈的扁桃体炎症加重,引发扁桃体化脓,反复高烧不退,只能再进医院挂了3天盐水。即便在医院,赵鹏还是带着笔记本电脑工作,无奈网络信号太差没办法处理工作,“我心里很急呀,想快点回到工作岗位上。”赵鹏说道。
在本轮防疫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赵鹏老师和同事们轮流对接高校,利用浙政钉、微信、电话等工具,第一时间督促高校完成重点人员数据核查工作,赵鹏老师依旧一马当先,负责总体对接工作。除了每天耐心解答高校提出的疑难问题,他还会热情接待学生打进来的电话,安抚他们健康码变色导致的不安情绪,细致启发式的去完成流调,按时汇总报送各类信息和数据等。大家都说赵老师工作辛苦,他总是笑呵呵地说:“没啥,工作难度不大,就是比较耗时、耗精力,不停歇的沟通里需要带点耐心、用点小技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数据排摸的精准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疫情防控的成败。在数据流调端头的一线,赵鹏和所有“疫”线工作者共同抗疫,牢牢筑起了一道道高校防疫防线,守护着高校学生的安全。
连续奋战22小时 点亮隔离监控的“天眼”
■记者 叶晨璐
晚上9点多,钱塘华数网格员施宇彬终于走进家门,放下了包。从上午9点接到通知,赶去现场帮助搭建临时防疫指挥部开始,他已经忙了整整12个小时。正当他准备拿起筷子吃口晚饭时,突然工作群里又弹出一条消息:“明早8点前必须全面完成3家酒店的隔离防疫监控接入。”此时已将近深夜十点,施宇彬匆匆扒了两口饭,放下碗筷再次背上包,飞奔出门,星夜赶赴施工现场。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施宇彬站在梯子上,直着腰板,抬着头,把摄像头细致地一个个接入线路网。不知不觉中,防护面罩已布满雾气凝结的水珠,但施宇彬没有擦,也不能擦。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三家酒店的隔离防疫监控才全部安装完毕。此刻,施宇彬已经不眠不休地工作了22个小时。脱下防护服,汗水早已浸透他的鬓角,但满脸疲惫却遮不住他始终如一的坚毅眼神。
疫情当前,钱塘华数作为我区社区及重保区域监控安装的中流砥柱,有许许多多个“施宇彬”冒着风险,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各个隔离监控场所点亮一盏盏“天眼”,用数字化技术助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截至15日,钱塘华数已出动员工130余人次,助力22个社区、20个酒店以及900余个区域安装监控。
钱塘民警在拱墅东新园小区当起“老娘舅”
■记者 余梦梅 通讯员 董超君
“明天上班么?”“我在小区上班了,志愿服务。”这是朱妮娜和在外地的儿子的对话。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朱妮娜和丈夫严健所在的东新园小区临时封闭,两人需要留在小区隔离。虽然不能离开小区,可两人也没闲着,夫妻俩在“疫”线成了小区里的“老娘舅”。
严健是钱塘区公安分局双基大队的一名党员民警。核酸检测阴性后,他主动报名参加了杭州公安疫情防控巡防服务队。从警32年,严健拥有突出的群众工作能力,白天他帮助社区维护核酸检测秩序,晚上则会协助辖区公安处理一下邻里琐事,有些时候甚至会忙到晚上十点。“人都住在一起了,小摩擦总是会有一些,外面的警力进不来,关键时候我们可以顶上去做‘老娘舅’。”
严健的妻子朱妮娜也是一名党员,在小区封闭后,她也积极响应社区号召,投入到社区的抗疫工作中。“小区的居民都很配合和体谅我们的工作,但有时情况特殊,会遇到一些沟通上比较困难的群众,我们就会帮忙劝说,讲政策、讲利害。我们这些志愿者也会配合社区帮助群众解决居家隔离期间的困难。”
在严健的家庭群里,夫妻俩每天会和外地的儿子“汇报”隔离情况,“隔离是一种社会责任,作为党员挺身而出是我们的责任,但我们也不想让儿子太担心。”
无独有偶,东新园另一对60后党员夫妻也跟他们一样战斗在一线。东新园在采取封闭隔离措施后,有一出入口在布置围栏后依旧存在防疫隐患。居家隔离的白杨派出所党员民警方辉,在核酸检测为阴性后,也主动参加杭州公安疫情防控巡防服务队,成了这处的“人肉栏杆”。
1969年出生的方辉,充分发挥社区民警“沟通”长处,让想从这通过的群众打消念头。“东新园和东新府比较近,两个小区之间认识的人比较多,以前不算完全的分开,可能有些人认为是一个小区,会想要过去。”在隔离初期,方辉每天都要劝阻五六个想从这通过的群众,和劝散一些在这里聚集的群众。“我家住的与离隔的那幢比较远,几轮核酸都没问题。”
“我老婆已经两天没回家睡了。”方辉说。方辉的妻子薛敏超是东新园社区副主任,接到任务后,立刻投入到社区的核酸检测排查工作中。方辉作为志愿者,白天需要配合社区维护秩序,而薛敏超则是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我们工作的时候照不了面,只有我去核酸检测的时候能看上她一眼,简单地聊一聊最近身体状况怎么样,然后又各自回到岗位上了。”
“为人民服务,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虽然苦,但是看着疫情慢慢过去心里也还是宽慰的。”方辉说。
朋友圈里的“钱塘力量” 温暖着冬的夜
■记者 谭敬 李林蔚
通讯员 孙兆伦
“希望大家的努力能够让疫情早日结束,加油!”凌晨2点,王冰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句话。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些因时空交叉的密接人群需要进行集中隔离,下沙街道疫情防控指导组的王冰和胡军刚主要负责隔离点的协调和保障工作,只要疫情防控有需要,电话铃声一响,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处理。凌晨2点多,人们早已进入梦乡,漆黑的四周,寂寞而沉静,但此时还有人员被送往隔离点,王冰和他的战友们依然坚守着。白天黑夜,他们一直都在,即使疲惫蹒跚,他们依然带着满满的正能量笃定前行!
不仅是王冰,疫情发生以来,翻看在一线的人们的“朋友圈”,总能看到“钱塘力量”。
信息排摸组的“援军”在凌晨12点结束帮工回家了,但其他工作人员还在岗位上通宵达旦地奋战着。倪晶晶是滟澜社区的社工,正是数据组对接人员,凌晨12点,她还在电脑前进行信息核查。“叮铃铃”电话铃声响起,倪晶晶耐心地与居民做好解释及信息询问,做好登记后,再及时反馈给街道。忙完过后,倪晶晶在朋友圈里有感而发:“社区人的坚守!奋战,坚持!”
这世上原本没有英雄,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一分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下沙街道各社区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发挥党建引领,携手共建单位,积极组织志愿者、巡防、物业人员一同投入战斗中,共同担负起守护的责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有序和群众的平安健康。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同心抗“疫”,一起护“杭”!
滟澜社区党委书记孙丽的朋友圈里出现了一张穿破的鞋子的图片,原来这双鞋子是她一个月前刚买的。由于疫情以来,孙丽每日带队检查小区和商户的疫情防控工作,一日几万步,鞋子就这样被磨破了。社区居民不仅感慨道:“日行千里,再好的鞋子都扛不住!”孙丽用行动表示,前方的路就是再难走,只要疫情一天不停止,她就始终会带领社工们冲在前线,完成任务。
晚上11点,在智格社区工作人员的朋友圈出现了这样一条新内容,照片上只有一包方便面,她在朋友圈这样写道:“本想晚饭不吃了,减减肥,架不住冷呀!又冷又饿实在是不好受!冲!干完活干饭!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杭州挺住!”
闻令而动、起而行之,哪怕夜已深,哪怕明知工作繁重,责任和使命让钱塘人在抗击疫情一线坚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