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产业经” 发力“后亚运” 人大代表谈心声献实策 2024年02月06日  陈晓

  ■见习记者  陈晓

  本报讯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钱塘区阔步前行“高水平建设产业新城、高质量打造一流新区”新路,奋进新时代、领潮再出发之年。

  对钱塘而言,建设产业新城意味着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与城市同步跃升。如何在创新提质、提升城市能级上更下功夫,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连日来,参加区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们深入讨论分析各份报告。代表们围绕“产业经”和“后亚运”各抒己见。

  作为浙江省高能级战略平台之一,“促进产业提能升级”是钱塘实现创新提质的重中之重。在大会各代表团分组讨论中,许多代表将政府工作报告里“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0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646亿元、同比增长3.3%,规模稳居全省第四、全市第一”这组数据圈了出来,从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城市发展框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区人大代表、百合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立荣就认为,要以技术迭代带动产业发展,呼吁政府抢抓时间,以更大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区人大代表、河庄街道群欢村党总支书记赵国君则建议,要聚焦“一带两城”战略部署,多措并举加快江海之城开发,以其作为发展引擎之一,拉开城市框架,带动产业布局与新城建设同步腾跃。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2023年,钱塘在打好亚运攻坚仗中展现了风采、贡献了力量。“后亚运”时代,又该如何持续释放亚运红利,真正实现以赛促城?“亚(残)运会留下了许多优质资源,建议充分利用亚运场馆,引进一些高级别、高质量的赛事、演唱会等,长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发挥作用。同时,打造亚运科普教育基地,建立校外第二课堂,开发亚运品牌系列文创产品,为文旅市场注入活力。”区人大代表,白杨街道东湾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居监会主任应剑波表示,通过放大亚运“长尾效应”,不仅能够在短期内为城市带来经济、社会效益,也能够长期为城市全方位发展作出贡献。

  一方面做好“大场馆”的赛后利用文章,另一方面还要借助亚运掀起的“运动热”,加快建好“家门口”的新场地。今年,来自第一代表团的庞梓琰、何小凤、杨文琴、王爽、任洁等5位代表向大会联名递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区级综合体育公园、口袋体育公园的建议》,希望结合钱塘实际,深层挖掘、有效利用公园边角地、闲置地等,通过“微改造”,布点建设一批交通便利的体育口袋公园。同时,对大型公园进行改建,让体育设施有机融入公园系统,为居民营造更加舒适惬意的运动场景。

  “通过用好‘金角银边’,建设更多出门5-10分钟即可到达的公园,既能更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也能为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提供助力,解决当前钱塘人均体育面积较低、居民体育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等现实问题。”代表们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