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宇翔
本报讯 记者从区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获悉,截止2月4日10时,本次大会共收到代表建议122件,经审查,均符合代表建议受理要求。
其中,关于经济科技方面的建议23件,关于民生事业方面的建议31件,关于城建城管方面的建议28件,关于城市交通方面的建议17件,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建议14件,关于社会治理方面的建议9件。
区委一届十次全会提出,新的一年,钱塘将“实施产城人深度融合提质行动,打造产业新城未来样板”。从单一功能区到释放“区政合一”叠加优势,钱塘正全力驶向“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发展快车道。在此过程中,人民群众对于更优生活环境和更高生活品质的向往愈发强烈,而这样的期待也反映在一份份暖意融融的建议之中——
记者发现,代表们递交的建议中,关于民生事业方面的建议占总数的25.4%,是代表和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之一。从进一步建设“大社区养老”格局、完善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到开发国际体育竞赛项目、规范外卖平台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这些建议既关注“一老一小”需求,也关乎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既反映了钱塘居民对教育、医疗、城市管网等公共事业的所思所盼,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点滴。
今年,钱塘还将深入实施共同富裕惠民生提质行动,通过深化城乡协调发展等举措,切实增强群众舒适度、幸福感和获得感。在第四代表团代表徐佳鑫看来,“共富产业用地”正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全域共富”的有效途径。他建议,通过进一步厘清各村可利用、可盘活的存量用地资源及强化政策支持等举措,打造一批村级共富产业用地,鼓励村社因地制宜发展“美丽经济”等产业形态,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建议中有6件分别由6个代表团向大会递交,既富含各代表团所属街道的特色,更凝聚了代表们的集体智慧。第二代表团的代表来自白杨街道,结合街道高校集中、师生众多、智力集聚的特点,第二代表团立足一域实际、建言全局发展,递交了《关于发挥高校作用、加强校地合作的建议》,希望通过建立定期沟通平台、开展课题研究合作、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等举措,进一步整合钱塘高校、企业、社区等各类力量和资源,在合作共建中推动高校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代表们的建议还涉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等诸多方面。“下一步,大会秘书处将按照规定程序做好后续工作,加强承办单位与相关代表的沟通交流,认真研究、吸纳、办理好相关建议,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负责会议议案建议收集工作的大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