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莉莎 郭见楠 张腾飞
一江碧水东流去,两岸宏图次第开。在钱塘白杨,“弄潮儿”精神在时代潮涌中被不断继承和发扬。从“向潮水要地,向海涂要粮”的拓荒围垦,到打造现代化都市型城区的时代新篇,白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在钱塘江畔筑起现代新城。
白杨街道江潮社区党支部以推进“网格议事日”为契机,利用辖区一所小学和三所幼儿园的教师资源,借助12355青少年心理服务站的专家力量,搭建聚焦青少年身心两健、亲子关系、全面发展的“青亲潮”议事平台。
本期《白杨家 国际范》报道,聚焦白杨街道社区网格治理体系,看江潮社区如何通过打造微阵地,组建议事队,严守工作法,让“小”事有处可议、有人可援、有方可循。
打造网格微阵地 解决“哪里议”
架空层是社区内理想的开放式社交场所,也是网格阵地化最应当利用的场所。去年,社区依托红色楼道,微更新项目,对江语海小区1-3幢架空层共计1200多平方米的公共空间,进行新赋能、再提升。今年,社区在第一网格打造了50平方米的“青亲潮”议事角。截至目前,在议事角内召开议事会19次,解决儿童放学绿色通道安全、家庭亲子矛盾等问题15件。
“从陌生到了解,从无意倾听到主动参与,现在,居民对网格议事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同时便利的议事环境也激发了居民参与议事的积极性。”江潮社区第一网格网格长郭见楠说。
组建网格“三亲团” 解决“谁来议”
居民的事居民议,众人的事众人议。社区围绕“青亲潮”议事,组建了一支“三亲团”议事队伍,以网格“1+3+N”力量组成亲民团,以青少年最熟悉的家人、老师组成亲子团,以网格内外的两代表一委员、社区能人等专业力量组成亲友团,实现亲民团牵头组织、亲子团全程参议、亲友团专业支持的众人参议氛围。
特别是“亲友团”的专业支持和“N”的力量,对于网格议事的帮助尤为重要。如区政协委员俞婷薇、非遗传承人潘小禾、幼儿园园长罗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守翠,亲友团里像这样的专业力量共有16人。社区通过网格议事日的实际运作,不断有居民主动加入“N”的队伍,参与到问题收集、共商共议中。以江潮社区第一网格为例,现在“N”的力量已有43人。
遵循“一领四化”工作法 解决“怎么议”
为了更好地规范议事流程,“青亲潮”议事在固定议事流程基础上,遵循“一领四化”工作法。一方面坚持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江潮社区划分8个网格、35个微网格,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实行网格党组织书记和网格长“一肩挑”,并将204名党员悉数纳入每个微网格中,担任微网格党小组组长。同时,进行意见收集全面化。通过网格常态化走访、群众反映、线上微信群、童议征集箱、12355服务热线等渠道收集青少年问题。
社区的童议征集箱,由热心居民刘飞鸽带领“帮帮团”负责,每周收集一次,将需要议的问题汇总给网格长。今年来,全网格收集到青少年问题共计80余件。
另一方面,社区开展方案制定精准化。在组织议事前,网格长组织分析、梳理出个性问题、共性问题、时效问题,排列问题优先次序,确定议题和参议人员。“青亲潮”议事每周组织一次,时间固定在每周五,遇到时效问题随时议。
在这样的基础上,社区根据不同的问题诉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议事,如圆桌会议、网格协商议事会、亲子交流分享会等。今年,社区采用圆桌会议形式解决亲子家庭纠纷共7件,采用网格协商会的形式,协商了儿童天地添置活动设施问题,为孩子们增设了跷跷板、滑梯、图书角、儿童信箱、休闲座椅等设施。
另外,社区制定了青少年社会实践、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特色活动这四张项目化的服务清单,为“青亲潮”议事增加引导途径。截至目前,共为孩子们对接一对一心理咨询达20余次,安排亲子专题讲座5次,开办特色课堂12场,并引导青少年参与到义务巡逻、反诈宣传、垃圾分类等社会行动30余次。
“正是明确了‘在哪议、谁来议、怎么议’三个核心问题,才让我们的议事能够有效运作起来,让网格自转起来。”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将进一步做实走访排摸,更好发挥网格“前哨”“探头”作用,持续为网格议事日的常态化运作做好基础保障;进一步链接网格外部资源,提升网格议事日的解题能力,增加化解途径;进一步提升网格议事成效,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更多家庭、能人作为“N”的力量参与议事,不断夯实议事队伍、延伸议事范围、提升化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