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文:文明帮帮码似“纽带” 推广有“套路” 2020年12月09日  

  ■记者 张雨  通讯员 钱咪娜

  “我一般会把自己的切身体会讲给别人听,用我的热情和快乐来打动别人加入志愿者团队。日常见客户时,只要我觉得对方是一个愿意付出、有爱的人,就会推荐使用文明帮帮码。”谈及推广文明帮帮码的经验,王秀文这样说道。因为从事保险工作,她更愿意在闲谈间让对方信服自己。在她看来,文明帮帮码就像嫁接在爱心人士和受帮助人士之间的桥梁,为双方都能提供便捷,如果先把这个理念和对方沟通好,基本都能被很好地接受。

  推广文明帮帮码,挑选对象也有“套路”,王秀文往往会选择年龄与她上下相差5岁左右的人。“年龄在45岁左右的人一般孩子刚上初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日常有空闲时间,35岁左右的人则会想着给孩子做榜样,这些人与我都有共同语言,是我推广文明帮帮码的目标群体。”人际往来时,王秀文就这样根据对方的状态和认知,在一言一语中将文明帮帮码推广开来。

  能够打动他人使用文明帮帮码,离不开王秀文本人对该码的肯定。“现在是科技赋能时代,如果每天去社区等待发布志愿消息,很被动,且容易错过。但如果使用文明帮帮码,一两分钟的功夫就能看到志愿活动的公布,信息及时透明,还方便邀请自己的亲友一起报名参加。”在王秀文看来,文明帮帮码是志愿者的归属,像是一个纽带,将散落在社会各地的有爱之人聚集起来,一起为公益事业做贡献。

  “以前最佩服别人能在工作之余做志愿服务,有时开车在路上行驶,看到路口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感觉他们精神崇高。”王秀文回忆道,后来轮到自己才发现不是那么简单,穿高跟鞋去志愿的那段经历给了她当头一棒,于是她不断调整自己,高跟鞋也换成平底鞋,在摸索中找到了最舒适的志愿方式。“我很愿意付出,以后也会继续志愿下去。”王秀文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