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急救技能 为生命安全构筑防线 校园里刮起一阵“急救风” 2020年10月26日  

▲学生为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记者 张雨

  国庆节期间,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学生张鸿栋利用在校学过的急救知识,在某景区为昏迷的男子进行心肺复苏的事迹让人点赞。面对陌生人倒地昏迷情况,如何展开急救?需要注意哪些事项?10月23日下午,钱塘新区红十字会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开展了一场急救知识公益培训,为来自各年级的50多名学生讲解急救相关知识。

  “一定要把鼻子捏紧,嘴巴张大,包严,吹气时间持续1秒钟。1个循环,按压和吹气的比例是30比2,5个循环为1个周期……”教室里,讲师蒋晓丽通过心肺复苏模拟人为同学们示范各类急救动作,声情并茂的演示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而实操与课件视频的结合,也让同学们既全方位掌握急救动作,又避免了不当操作。

  蒋晓丽结合自身多年急救经验,提醒同学们注意相关事项。“碰到紧急事故时,首先查看病人是否有反应,轻拍病人肩部,要多拍几次,询问病人时要大声。”她讲道,“有次热心市民拨打‘120’电话说有人躺路边,叫过几次确实没反应,等医生到现场后才发现此人只是睡着了。”同学们哄堂大笑,现场气氛顿时达到高潮。蒋晓丽以这样诙谐幽默的讲课方式将急救知识灌输到每名同学的心中。

  车辆工程专业大一学生潘星宇主动报名参加此次培训,课堂上他坐在前排全神贯注倾听老师讲课,并自告奋勇尝试为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以前也了解过急救知识,但整套完整流程不一定能完全做下来。这次参加培训后,若遇到紧急救助的情况,让我上我也能底气足一点。”课后的他表示此次培训对他很有帮助,让他掌握的急救知识更完备。

  “这次培训也是我校安全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宣传急救知识,让一部分学生先了解,再由他们分享,最后达到全院、全员安全意识的提高。”浙水院机械学院老师石宇超表示,把“种子”撒下去,让学生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并学习起来,下次若碰到紧急情况,不再手忙脚乱,能识别甚至干预,让人人懂急救、重安全的“风”吹起来。

  急救知识进校园的活动让大学生掌握急救技能,提高生命意识,也为创建平安校园奠定良好基础。“我们希望大家都能掌握急救知识,碰到紧急情况时有足够能力去出手相救。”蒋晓丽表示,后续,钱塘新区红十字会还将继续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为新区所有人普及急救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