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以“星星之火”助力疫情防控战 2020年03月18日  

  ■见习记者 孙霁文 

  通讯员 孙兆伦

  在对抗疫情的战役中,志愿者服务精神蔚成风气。在下沙街道,也有着一批勇于担当的志愿者们,他们是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她们是母亲,是孩子的保护伞;他们是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的挺身而出,俨然成为钱塘新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要不要加醋?放点雪菜更好吃!”在东岸嘉园的防疫站点总能听到一位老人的询问声。早上6点,中沙社区李爱定老人的厨房就开张了,她正在忙碌着给社区门岗的值守人员每人做上一碗热腾腾的葱油拌面,再来点自家做的雪菜,又鲜又香。

  自从李阿姨知道东岸嘉园疫情防控点的小伙子们都来不及吃早饭,心里不忍,便开启了自家的暖心小厨房,每天早上6点,天蒙蒙亮,值班岗位开始了一天忙碌的时候,李阿姨就端着自家做好的早饭来了,招呼着让工作人员早点吃,吃点热乎的驱驱寒。

  “看到大家这么辛苦,一天24小时守护我们的健康,给大家做点早饭吃,也是应该的,你们不撤,我就一直给你们做早餐吃。”李阿姨这样说。经过日常的闲聊,得知原来李阿姨还是一个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现在疫情的稳固时期,想着能做一点做一点,爱心不分大小,责任不论你我。“这两天天气开始降温啦,你们要注意保暖啊,喜欢吃什么,我明天给你们做,家里还有水饺什么的,给你们做着吃。”老党员妈妈似的“唠叨”温暖着坚守卡点的每一个人。“志愿者特别可爱、贴心,我们这些上了岁数的人还能和他们一起唠唠家常。”李爱定笑着说。

  “袁建国同志有力支持了社区疫情监测点的正常工作,让工作人员在共同抗疫的特殊时刻感到温暖,在此,社区两委班子对袁建国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近日,中沙社区在党员群、业主群、网格群上发布的一封感谢信。

  正月初四,社区决定在东岸嘉园设立3个监测点,需要临时搭建钢棚,但是受疫情影响,联系很多人都没有人愿意接活。袁建国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了社区,愿意承揽搭建钢棚,还承诺在疫情防控期间无偿供社区使用。他连夜从余杭康桥仓库拉回了2吨钢管和彩色布,从上虞工地上请来了2位安装师傅,解决了搭棚急需。“社区抗疫有需要,只要我有条件,一定会奉献的!”

  钢架棚搭好后,横跨了电动车车道,将卡点遮盖了起来,“有了钢棚,真的挺好的。”工作人员表示,搭建钢架棚后,进行体温测量、人员登记,就不用担心淋雨了,确实方便了不少。

  魏晓军是一名退伍军人,在看到社区发布的防控检查点志愿者报名通知后,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加入了一线志愿者行列,在卡口负责人员登记、测量体温等工作。随后,魏晓军的妻子方燕燕也一起加入了一线志愿者行列,一家人齐上阵、并肩抗“疫”!他们一家人不仅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早在1月29日,在社区抗击疫情物资大量缺乏的情况下,他们一家人就捐来了一次性医用口罩700个、手套60副,为社区解决了燃眉之急。

  截至目前,下沙街道的志愿者总数为2232人,党员人数占60%左右,同时,每天都有200至250人的非党员志愿者在践行着志愿服务宗旨,他们做的事虽算不上惊天动地,但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共同抗击疫情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