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余
你能用自留地种出蔬菜做成闻名遐迩的美味吗?你敢骑着脚踏车载着自制腌菜沿街叫卖吗?你能住着草所喝着“天落水”吃着麦粞饭顽强生活吗?也许大家都会摇头说,“不敢、不能”,但沙地人行!
沙地人正因为吃苦耐劳、市场意识强、脑子活络,在改革开放中抢占先机,吃上了头口水;而其他地方的人往往起步慢迟一拍,一步脱出,步步脱出,穿赤脚草鞋都赶不上了。
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年月里,沙地是稻麻棉轮作地区。由于水稻种植面积受到计划限制,口粮严重不足。日子再难过,拿什么过下去?生活再苦,拿什么继续下去?苦则思变,沙地人就在自留地上大做文章:种麦子,吃麦粞饭、吃麦夹头……种六谷(玉米),吃六谷饼、吃六谷糊……种番薯,吃番薯饭、吃汤番薯……用大米和五谷杂粮掺和着喂饱肚子。
吃饭问题解决了,那么菜呢?种萝卜,做萝卜干;种芥菜,做倒笃菜;种大头菜,做五香大头菜……这些产自自留地的蔬菜,经过独特的腌制加工方法,既丰富了餐桌上的菜品,还可以拿到市场去卖,丰富钱袋子。上市场,就“割资本主义尾巴”!但是,沙地人大家都上市场,要“割”就“割”倒一大片,谁敢“割”!当然不能明的招摇上市场,于是大家是“瞎子吃馄饨——自有数”,闷声弗响地单打独斗闯市场。
在艰难穷困年月里,沙地人与其他地方农民“袋里瘪塌塌、手里呒铜铜(钱)”相比,依托市场日脚好过多了。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沙地人腌制菜品有独特手段:萝卜干是沙地名品,看看咖黄色,只要浇上一层菜油加上一匙白糖,蒸煮后就变成油亮亮的黑色,吃起来粉粉糯糯,甜甜咸咸,味道好极了;倒笃菜是沙地特产,可以与任何新鲜蔬菜配伍,只要有倒笃菜加入,那么这道菜就鲜美无比,味道赞得来;大头菜有五香和香辣两种,切成丝,加菜油在锅中翻炒一下,不管是五香的还是香辣的,只需两三根,一大碗泡饭就呼噜呼噜下肚了……有需求,就有市场。沙地的腌制菜,成人们争抢的美食。
沙地人闯荡市场全靠脚踏车,而且个个身手不凡:一只萝卜干甏、一只倒笃菜甏、一只大头菜甏,圆鼓鼓的三只甏足足有300来斤,是怎么装上脚踏车的?在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上,他们是怎么走镇串巷骑行的?在贼贼细的田塍上,在泥泞不堪的土路上,他们是怎么走村串户骑行的?直到今天,我还是百思不解。
沙地人走南闯北勇立潮头,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在商海大潮中奋勇博击。改革开放后,沙地人在计划经济夹缝中形成的市场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沙地人努力拼搏奋进,经商、办厂、办市场游刃有余,样样干得风生水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沙地人就是在市场经济起跑线上最先发力的人,也是改革开放受益最多的人,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奋进的人。
不信,你去沙地走走,看看那里的企业、那里的学校、那里的市场、那里的交通、那里的文体设施……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