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杨
大雪节气过后,气温渐渐降低,这是一年中加工年糕的最佳时机。
不久前,儿子特地赶回老家,迫不及待地把浸透了的掺有大米的白尼粟扛上车,送去加工场加工年糕。正好赶上加工场做年糕的空当,不用排队,年糕很快做成。儿子回到家,打开汽车门,香喷喷的年糕味伴随着热腾腾的蒸汽扑鼻而来,这股新加工的尼粟年糕香味,闻了使人陶醉。
白玉米,沙地人习惯地称它为尼粟,除鲜食外,老尼粟是加工年糕的最佳原料。香喷喷、甜甘甘的尼粟年糕,吃法多样,饭焐年糕糖蘸蘸,青菜年糕当早餐,肉丝炒糕韭菜添,端午年糕红糖煎……让人垂涎欲滴。
尼粟生长期短,适应性强,勤劳的沙地人每年都会种上好几茬。最早的,春节过后就有人下种头茬尼粟了。为防冻保暖,用双层薄膜拱棚栽培。经过90多天的培育管理,“六一”儿童节前后鲜尼粟就可上市。首批尼粟农民舍不得养老,要抢先供应市场,卖个好价钱。接着播种第二茬、第三茬……只要有空地,直至8月中旬尼粟还能播种,晚茬尼粟吃起来更香更甜呢!然而,市民们对鲜尼粟也有吃厌的时候,市场上鲜尼粟销售疲软了,农民就将它养老,用来做年糕。
年糕年年高,沙地人对此非常讲究,历来都要在过年前做许多年糕,图个吉利。过去,沙地不产水稻,父辈们种些小米、打粟(高粱)、六谷(黄颜色的秋玉米)、尼粟等杂粮做年糕。由于小米、高粱等作物产量偏低,又易遭麻雀等鸟类疯狂偷食而放弃种植,重点转向种植尼粟。因此,在如今的年糕加工场里,看到的大多是玉白色的尼粟年糕。
如何使尼粟年糕做得香甜美味?至关重要的是对各道加工工艺严格把关。
首先把好老尼粟的收获关。准备养老尼粟的,不能随意剥壳查看尼粟老嫩,否则鸟类会在剥开处偷食尼粟。被鸟啄过的尼粟,颗粒受损,影响质量。收获后的尼粟,要及时翻晒,抓紧脱粒。脱粒后反复翻晒10多个大太阳,直至牙咬尼粟需要相当费劲、格格会响,一咬一分为两。如这一关把不好,让尼粟反复受潮,极易产生黄曲霉素而前功尽弃。
淘洗、浸泡尼粟是保证尼粟年糕质量的关键。尼粟去皮后,用清水淘洗,除去杂质,装入大盆,用清水浸泡一个星期。期间漂洗两至三次,不让尼粟在浸泡过程中产生发酵现象,确保尼粟绝对清香。一星期后再次漂洗,沥干水分。
对等掺米,使年糕黏度适中。纯尼粟加工年糕黏度过高,吃起来会粘喉咙,既不爽滑又没嚼劲。尼粟须掺和同等分量的晚粳米,年糕加工才能保证适时“起蒸”,不使“赖臼”,年糕既糯又香、滑爽而有嚼劲。大米淘洗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一至两昼夜足够。漂洗沥干后和尼粟掺入一起,拌匀装袋,送往年糕加工场加工。
加工后的年糕带回家,冷却后裁成条状,在阴凉处避风保存五至七天,不让年糕发热而霉变、见风而开裂。年糕进缸入甏后,加满清水,存放于阴凉通风处。若在年糕甏里添加一些食用盐,年糕存放时间能更长。如年糕用塑料袋真空包装,放入冰箱冷藏,则最好不过,开袋食用如初加工时一样鲜香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