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馨蕊
一江碧水东流去,两岸宏图次第开。在钱塘白杨,“弄潮儿”精神在时代潮涌中被不断继承和发扬。从“向潮水要地,向海涂要粮”的拓荒围垦,到打造现代化都市型城区的时代新篇,白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在钱塘江畔筑起现代新城。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忠实地记录下奋斗者的足迹。回首过去,提升人居环境、改造农贸市场、助推养老育幼……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标刻出白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足迹,也为接下来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能量。怀揣为民初心,白杨还将锐意进取,在奔富的道路上逐梦前行。
近期,围绕“幸福民生”主题,本报联合白杨街道推出系列报道,展示近期民生建设成果,把优秀成绩化为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让更多温暖流淌进百姓的心窝。
本期《白杨家 国际范》报道,我们来看街道如何聚焦儿童发展和民生需求,切实提升广大儿童和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儿童成长 让“幼有所托”更舒心
“家门口的幼儿园,实在是太方便了。”邻里社区幸福里幼儿园的“新晋”家长郜女士喜不自禁。由于户籍限制,孩子的入学问题成了郜女士的一件心事。2022年11月初,幸福里幼儿园正式开园,也让郜女士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近年来,街道围绕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将幼儿园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进度,让孩子不仅有学上,更要上好学。秉持“顺应天性,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的办园理念,邻里社区幸福里幼儿园设置幼、小、中、大四个班级,创新开发“小确幸”园本课程。多功能室、医护室、厨房等一应俱全,满足了儿童阅读交流、休憩玩耍、创意制作等多元需求。
如果说幸福里幼儿园的建成加快了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步伐,那么,聚焦儿童发展和民生需求,积极打造儿童成长空间,则是街道落实落细儿童友好理念的生动实践。沿着幸福里幼儿园缓缓走下,便来到了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儿童活动区、阅读绘本区、涂鸦沙画区、辅食制作区……各个活动区域内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整洁明亮的设施环境和丰富有趣的功能活动,让这个婴幼儿专属的成长空间收获了许多宝妈和孩子的“芳心”。“这里免费提供育儿技能指导、亲子游戏陪伴、儿童健康管理等项目,宝宝每次来都不肯走!”居民王女士说道。
只有从儿童的视角审视社区发展、开展社区治理,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建设图景才会缓缓呈现。邻里社区通过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推动建立儿童议事会(厅),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
“小区内的公共交通路线还要更丰富。”“小当家”小队长于惜诺提议道。去年9月,邻里社区“小当家”正式上岗,从“1米高度”见证并参与社区建设发展。他们从自身需求出发,协助社区展开各项服务,走访排摸社区高龄老人生活情况、参与文明出行劝导和社区卫生环境督查等社区治理工作,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小小”力量。
守护儿童未来 让“幼有所护”更放心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友好发展,始终是街道努力的方向。在一系列儿童友好型建筑、设施等项目接连落地的同时,持续优化育儿“软服务”,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同样是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因子。
“摸一摸大葱,聪明伶俐;摸一摸苹果,平平安安;摸一摸橘子,大吉大利……”不久前,伊萨卡社区钱潮幼儿园的孩子们,迎来了一场趣味无穷的开学典礼。钱潮幼儿园充分整合社会组织资源,通过生动有趣的开学活动缓解孩子们的入园焦虑。伴随着春韵,孩子们在仪式感中体味国风,快乐成长。
不仅在伊萨卡社区,走遍街道每个角落,促进儿童发展的综合性服务逐步可感可及。在海天社区红果果幼儿园,街道联合社区民兵连成员开展的安全校园教育课上,孩子们热情高涨,一双双积极踊跃的小手举个不停。民兵代表结合预防诈骗、消防安全、扫黄打非、远离毒品等平安知识,以视频讲解、互动问答的形式,耐心地将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告知孩子们,引导孩子们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一个个便民惠民的婴幼儿成长驿站,一场场生动有趣的关爱儿童成长讲座,只是街道不断完善育幼服务体系的小小缩影。据悉,针对辖区流动人员多的现状,街道通过公益体验、道德讲堂、安全教育等六大类目课程,连续12年陪伴来自四面八方与在杭务工的爸妈团聚的“小候鸟”成长。截至目前,“小候鸟”暑期班已惠及孩子500余名,受益企业近100家,实现了“小候鸟”开心、家长放心、企业安心的共享共赢局面。
幼有善育,老有颐养。今后,街道将继续用心用情用爱呵护儿童健康成长,蹄疾步稳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工作,凝心聚力建设美好宜居白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