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找菜”到“菜找人” “云菜场”暖银龄 2025年09月26日  诸苏萱 倪鹭婷

  本报讯(记者  诸苏萱  通讯员  倪鹭婷)“不用赶早挤菜场,在手机里就能挑新鲜菜,还有志愿者送上门,这个‘云菜场’真是我们老年人的贴心帮手!”近日,钱塘区2025公益创投项目——“我带阿姨逛‘云菜场’”食堂赋能计划火热开展,通过抖音直播“云探店”、微信助购群“一键下单”,把农贸市场“搬”进手机屏幕,为社区居民尤其是中老年群体,搭起一条便捷又暖心的“数字买菜路”。

  “‘家人们’看过来,这刚摘的青菜还带着露水,炒着吃最鲜嫩!”抖音直播间里,身穿统一服装的湾嫂志愿者化身“公益主播”,手捧新鲜蔬果走在农贸市场的摊位间。她们不仅细细念叨着每样菜品的产地、价格,还手把手教大家挑菜:“选西红柿要摸着硬实、果蒂新鲜的,炒鸡蛋、做汤都合适。绿叶菜买回家,根部泡点水,能多保鲜两天……”

  面对评论区里此起彼伏的提问,主播们耐心回应,把买菜的小技巧、做菜的小窍门揉进家常话里,直播间瞬间变成了热热闹闹的“线上菜场”。不少中老年居民守在手机前,一边看直播一边在微信助购群里喊:“主播帮我留两把青菜!”“那个土鸡蛋我要10个!”

  直播一结束,湾嫂志愿者立刻切换“战斗模式”,直奔菜场按单采购。选菜、称重、打包,每一份食材都仔细挑选,确保新鲜优质;分拣、贴单、核对,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

  这份用心,在送菜路上更显真切。对于高龄、独居的行动不便老人,志愿者们化身“贴心跑腿员”,提着沉甸甸的菜篮挨家挨户送上门。“张阿姨,您订的排骨和土豆到啦,最近天气凉,注意添衣服呀!”除了新鲜的菜品,还有一句句暖心的叮嘱。接过菜的老人脸上满是笑容:“子女不在身边,我腿脚不方便,以前买菜得攒好几天的量,现在你们送上门,还这么关心我,比亲人还贴心!”

  一句感谢、一个笑容,都是对这份公益服务的最好肯定。从屏幕里的“云菜场”到家门口的“菜篮子”,这场数字化转型没有冰冷的技术壁垒,只有看得见的便利和摸得着的温暖。钱塘用真诚与行动,让公益既有“一键下单”的速度,更有“上门问候”的温度,也为数字服务如何贴近老年群体,写下了生动的答案。

  截至目前,这场充满烟火气的公益行动已吸引超500人次在线“赶大集”,收获订单100余份,让社区数字服务真正扎根生活、暖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