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晨晨 蔡依卢
清晨6点,天刚亮,江东二路上的餐车已蒸腾着热气,包子、豆浆、油条为附近的工人提供温暖的早餐;夜幕降临,青西四路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炒锅翻腾、炸串嗞嗞作响,食物的香气聚拢了刚下班的人群。这些烟火升腾的场景,不仅是城市生活的日常片段,更是钱塘推进共富市集建设的生动实践。
日前,钱塘“7080”共富市集成功入选杭州市重点打造的共富市集名单,“移动惠民车”市集和金沙印象巴蜀文化肆悦市集也入选重点培育名单。
周彩云是钱塘“移动惠民车”市集的众多受益者之一。她在江东二路经营“河南小炒”摊位,主要服务附近的产业工人。过去,她只能靠流动摆摊维持生计,收入不稳定。“现在我们可是‘正规军’了。”如今的她拥有了固定点位,日营业额1000元左右。在餐车显眼处,营业执照、食品备案登记证和健康证整齐张贴着,这不仅是对规范的遵循,更是她安心经营的底气。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已打造13个“移动惠民车”市集点位,133辆餐车正常出摊中。
前进街道集聚了近4万名产业工人和2200余户本地农户,且距离大型商圈较远,群众生活消费和农产品销售需求长期处于“自发型”散乱状态。街道通过全面梳理闲置空间资源,将临近集镇商超的一闲置空地打造成“7080”共富市集。该市集位于创新路15号,占地约1000平方米,集自产自销、青年创业、公益帮扶于一体。
市集每天凌晨4点开始营业,晚上9点结束。白天由银发农户经营,夜晚则由青年创业者接棒,形成昼夜衔接的运营模式。为缓解停车难题,街道重新整合周边5处停车场,纳入一体化智慧管理,推出半小时内免费和月租车位打折等优惠。目前已整合1000余个停车位,充分满足市集周边的停车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市集特别设置了50个共富摊位,对特定群体实行免租、减租等公益性政策。同时,也为农户打造了自产自销平台,在早晚时段推出每日“1元”低价摊位费,允许本地农户销售自产农产品。部分人气摊位日均收入超千元。
“我们自家种了很多蔬菜,过来卖点,也是一份收入。我自己也干得很开心。”东庄村的王阿姨一大早带着家里种的各色蔬果来到市集。
针对青年群体,市集推出“夜经济”摊位,根据摊位大小设置15元至30元不等的摊位费,引进轻餐饮、手工文创、花卉、非遗体验等业态。目前已引入“夜经济”摊位33个,其中近一半为产业工人及其家属的“微创业”项目。
另一方面,金沙印象巴蜀文化肆悦市集则以“非遗活化+首店经济”为核心,致力打造全省首个“共富特色街区”示范项目。该市集位于金沙印象城外广场,占地500平方米。通过引入巴蜀及贵州饮食文化载体,结合体育赛事直播、街头音乐会等场景,打造“美食+赛事+音乐”三维夜经济生态。市集引进的杭州首店品牌占比超60%,包括五溪苗糍、A咖啡、姚知味等品牌,形成非遗小吃、网红餐饮和潮流饮品多元共存的格局,并创新“日间轻餐+夜间娱乐”运营模式,进一步激发夜间经济活力。
一辆辆小小的惠民车排列出一个个热闹的市集。钱塘通过“共富市集”小切口,做活了民生大文章,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的日常需求,解决了一批新群体就业需求,减轻了城市管理压力,更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和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借鉴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