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在钱塘启幕 持续至9月25日 30台优秀剧目将在杭州各大剧院轮番上演 2025年09月09日  诸苏萱 李建峰

  本报讯(记者  诸苏萱  通讯员  李建峰)潮起钱塘,承载千年文脉底蕴;戏韵流芳,绽放万里艺术风华。9月5日晚,杭州金沙湖大剧院内星光璀璨、文潮涌动,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在此正式开幕。

  开幕现场,流光溢彩、美轮美奂,随着启动仪式完成,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的大幕缓缓拉开。当晚,杭州话剧艺术中心带来的话剧《北上》作为首演剧目精彩亮相,赢得满堂喝彩。剧迷们热情高涨,39岁的英语老师顾涵彬专程从海宁赶来,他笑着说:“这个月在金沙湖大剧院一口气买了5场演出的票,这一年看了二三十部戏,大剧院的精品剧目越来越多,必须点赞!”

  据悉,本届戏剧节将持续至9月25日,其间,30台优秀剧目将在杭州各大剧院轮番上演,涵盖京剧、越剧等20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滑稽戏、木偶戏等多元艺术门类;另有12台剧目同步在温州展演,为两地观众带来丰富的戏剧盛宴。

  活动安排上,戏剧节既延续“一戏一评”“一剧一推介”等传统特色,还将举办改进戏剧评论工作专题座谈会、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并在闭幕式上举行“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戏剧)”表彰仪式。

  “浙江能取得如今的文化成就,与优良的戏剧环境密不可分,这充分说明浙江的戏剧生态和市场环境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表示,本届戏剧节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在创新层面明确了更清晰的导向——正确理解主旋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则深刻阐释戏剧的生命力:“只有让观众享受有生命的作品,戏剧才是活的。真正吸引观众、与观众达成心灵交流,是戏剧永远的课题,这是AI无法完成的。”他认为,AI能创造视觉奇观,但戏剧的真正生命力,在于思想与感情的共鸣,在于那份无形的“精神联结”。

  作为开幕式举办地,近年来钱塘聚焦文化繁荣,以戏剧艺术为纽带,多措并举串联历史文脉与现代精神,全力践行“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时代使命。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钱塘用现代审美重构传统题材,通过新编创、新演绎,让“莲花落”等传统戏曲焕发时代活力;用经典叙事讲好当代故事,打造《Hi,钱塘》等原创现代剧目,将鲜活的城市记忆、城市精神与文化力量搬上舞台,传递给每一位观众;用美学匠心打造文化载体,金沙湖大剧院、钱塘文体中心等场馆拔地而起,不仅成为集戏剧展演、交流、创作于一体的“文化会客厅”,更成为群众“在家门口看大戏”的热门打卡地。其中,金沙湖大剧院年均举办文化演出超300场,接待市民超100万人次,已跃升为杭州文化新地标。

  未来,钱塘将以“潮钱塘·向未来”城市文化品牌为引领,进一步放大金沙湖大剧院、钱塘文体中心、钱塘高教园区等文化地标的矩阵效应,深度链接杭州、浙江乃至全国的文化资源与区内高校优质戏剧资源,推动共建共享,并广泛汇聚行业、学界、政府、社会各方力量,携手打造更多精品剧目、培育优秀戏剧人才,持续提升钱塘戏剧、杭州印象、浙江文化的品牌影响力与美誉度,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