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方维
“就是这个积分账户,记录了我在传化化学14年的成长轨迹、点点滴滴。”张抗的手指轻轻划过屏幕,就像翻阅一本厚重的自传。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段奋斗的故事——
10年前,他是一名车间操作工,通过提出数百项操作流程的改善提案,用积分兑换了苹果手机送给女友;
5年前,他晋升为车间主管,带领团队完成多项改进课题,陆续用积分兑换了冰箱、彩电、空调及孩子的小床;
如今,他已是传化化学大江东基地生产二部副经理,也成为一名集团内部讲师,手把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新员工。
细数过往,他感慨万千。
扎根车间
用脚步丈量出管理经验
时间倒回到2011年。22岁的张抗踏入传化化学大江东基地,成为一名车间操作工。面对高温、噪音的生产环境,以及枯燥的车间工作,这位90后小伙没有退缩:“当时每天下班累得倒头就睡,但我知道必须把基础打牢。”正是这份坚持和韧劲,让他在两年内迅速摸透生产线的每个环节,并开始思考如何优化流程。
“管理车间的工作最忌坐井观天和纸上谈兵,只有走出去多交流多实践,才能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问题出在哪里。”走上管理岗位后,他坚持每天用脚步丈量车间,并将创新理念融入团队建设,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摸设备温度、听机器声响、看员工操作……日复一日的巡查让他对车间了如指掌。凭借多年经验,他能从设备声响判断异常,并及时叫停检修避免重大事故。这些实战经验最终凝结成“五防”管理法——从安全、质量、设备、生产、现场6S和队伍建设等多个条线,强化执行规范、强调过程控制,提升各工段的区域综合管理能力,将安全管理贯穿生产全流程。
智能升级
点滴创意汇聚转型浪潮
面对智能化转型浪潮,张抗带领团队走出了一条特色转型之路。在标准化建设方面,他组织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将复杂的操作流程分解为可量化、可复制的标准动作;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大胆创新改进操作技能改善岗位品质……一系列做法使车间管理更加规范高效,为智能化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传化,每个好点子都会被认真对待。”张抗说,这条转型创新之路上,最令其深感鼓舞和自豪的就是公司的“梦想积分计划”。
2012年,公司启动“梦想积分计划”,员工可通过技术创新兑换奖励。这不仅是一份奖励,更是对其价值的认可。这项实施14年的计划已累计实现上千名员工梦想1.2万余个,小到一袋大米,大到万元家电,兑换总额超600万元。员工们的点滴创意汇聚成滚滚浪潮,仅2024年就为企业创效200余万元,折射出企业与人才共成长的良性生态。
创新突围
“团队作战”让每个人都出彩
“创新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张抗深知技术创新需要集思广益、团队协作。他经常向资深老师傅请教,与技术专家探讨,带领团队寻找突破路径。在硅油车间工艺改造中,他带领团队优化季铵盐回收异丙醇工艺,通过源头控制实现月均降本39万元。在“提升增白剂研磨效率”项目中,他与工艺团队成立攻关小组,经过两个多月30余次实验,最终实现单釜产能提升至3.08吨,研磨时间缩短至21小时,吨产品电耗降至277度,累计降本66.1万元……
这种务实的工作方式,不仅解决了不少生产难题,还锻造了这支技术过硬的优秀团队——杭州市青年文明号、浙江省质量信得过班组、国家级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奖牌挂满了一整面墙。
积分可以兑换奖品,但真正的奖励是成长。14年过去,张抗的积分还在增加,只是现在,他更关注如何帮年轻人攒下他们的“第一桶金”:“只要肯干,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我相信,在如今的钱塘,大家都能用实干和创新,收获成长、赢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