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入屋,“友好”进门。陈鑫怡 画
□特约评论员 顾俊民
在钱塘,有个全国创新之举:“小哥码”——它破解了“小哥进小区门难,物业管理难,业主取餐难”的博弈困境。给小哥“赋码”,解开了“死结”,凸显了一座城市的巧思与温情。
众所周知,在城市小区安全与外卖送餐便捷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小区保安见到任何外卖骑手皆放行,不利于小区安全。另一方面,任意拦截外卖骑手不让其进入小区,也会降低外卖骑手送餐效率,要求业主到小区门口取餐也给其增添不便。
如何破解“小哥进小区”难题?今年7月,钱塘区社会工作部多方走访、优化工作举措,在30家试点小区挂牌“小哥友好小区”,全面实现扫码免登记进门。有了“小哥码”,小哥送餐的速度明显比以前快了,完成的单数也增加了,平均一天可以多赚三四十块钱。
目前,杭州已有网约配送员6.6万余名。在全国,主要平台企业网约配送员数量则已超过1200万。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这些风雨无阻的“城市骑士”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外卖小哥这一称谓,便寄托着都市人对骑手的温情与依赖。如何让外卖小哥在城市工作、生活得更有尊严?如何让他们感觉同样是城市的一员而不是被拦截的“外来客”?“小哥码”则用治理智慧传递了一座城市对外卖小哥的接纳与关怀。它通过为外卖骑手提供专属电子通行证,解决了外卖送餐便利与小区安全之间的平衡问题。它不仅帮助外卖骑手顺利进入小区送餐,提高了送餐效率,减少了业主到小区门口取餐的不便,而且还通过身份核验,确保了小区的安全。这是其一。
其二,“小哥码”促进了城市与小哥之间的双向奔赴。这不仅解决了外卖小哥进小区的难题,还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基层治理、化身“爱心使者”、投身环保行动等,回馈社会。钱塘坚持共治共享的原则,按照“畅通一个渠道、组建一批队伍、凝聚一群力量”的思路,推动“小哥吹哨”功能与“141”智治平台贯通,发挥小哥“走街串巷,社区熟、人头清”的优势,通过“随手拍”实时收集问题线索,一键上传、闭环处置。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收集问题事项280余件,化解率达95%。今年以来,12名小哥获评社区“荣誉居民”,小哥在服务社区中逐渐找到归属感,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力量。一个“小哥码”,集结了全社会的力量,实现了一次多方共赢,不仅打通了小哥送餐“最后一百米”,还成了推动物业、小区、平台、监管部门多方合力、全面共赢的枢纽。
其三,“小哥码”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产物,更是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的体现。“小哥码”的内涵并不止步于此,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除了通过一码叠加多项功能,和多部门联动协作实现更大的互利共赢外,当“小哥码”嫁接线上学习平台、爱心公益活动,一码可触达更多福利资源,在不久的将来或许都会成为现实。这样想来,“小哥码”又是一道全新的试题。它不仅丰满了城市的友好空间,也为全国提供示范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