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娄横河盛凌湾公园一带
临江文体中心
前进街道汽车制造基地
河庄街道“田城汇”
■记者 陈晓 郭庚新 通讯员 李鑫 郑都 罗依莲
悠悠夏日,青青河畔,花儿摇曳,流水潺潺。炎热天气里,漫步在新湾街道冯娄横河滨水绿道,可以感受到别样的静谧与诗意。这条景观河,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而是一条杂草丛生、河岸破损、河水浑浊不堪的“臭河”。
近年来,钱塘有众多“冯娄横河”改头换面,化身高颜值打卡地。从茫茫滩涂的围垦区,到如今处处是景的现代化美丽城镇,钱塘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从“面子”美到“里子”,这正是在浙江省“五个现代化”要求下,深入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结出的硕果。
美丽钱塘,美在“江南四时好”
“河道改造后,夏天家里基本没什么蚊虫,也没有难闻的气味。”赵女士居住在金陵蓝色港湾小区,紧邻冯娄横河。
冯娄横河和抢险湾,横穿新湾集镇区域,是新湾城市面貌的直接体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一纵一横”。2020年,随着全国“五水共治”纵深推进,针对以往河道及周边脏乱差的情况,新湾街道开展了“一纵一横”滨水景观改造,以“河”为引,巧妙处理好了破与立、城与乡之间的关系,常态化开展环境品质提升工作。
拆除历史违章建筑,对冯娄横河进行河道疏浚、两岸砌石修复加固、沿河排污口截污纳管等生态整治修复工作,建设配套绿化,沿河打造绿道、广场和公园……改造后的“一纵一横”,冯娄横河水质从劣Ⅴ类到稳定的Ⅴ类。如今一泓清水缓缓流淌,岸边的盛凌湾公园,随处可见居民散步、遛娃、锻炼的身影。
绿色,是现代化城镇最鲜明的底色。新湾街道城市建设办公室副科长施玲慨介绍,自2015年起,街道全域开展河道污水治理,累计完成83549米污水截污纳管,解决3500户农户污水排放问题,改造101个雨污排放口,从源头上制止污水排入河流;全域开展河道两岸拆违整治,累计完成50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拆除,提升村镇风貌;全域开展滨水景观改造提升,开展38000平方米河道污泥清淤作业,累计完成4公里的景观建设,形成了集公园、亲水平台绿道、驿站等功能性空间于一体的“绿色”风景环线。
另一头的临江街道,生态保护另辟蹊径。
规划面积约44平方公里的杭州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是杭州最大的沿江滩涂湿地,更是全球八大鸟类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上的重要节点,目前已记录到2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钱塘跳出传统湿地保护的藩篱,并没有简单地将湿地“圈起来”保护,而是将其打造成兼具生态修复、休闲游赏、科学研究等功能的绿色空间,使城市与湿地共生共融,让人们尽享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丰富的文化是美丽城镇的根与魂。临江兵团知青文化园,是钱塘的一张文化名片,园区由原南京军区二师六团知青兵团旧址改建而成,精心再现了昔日近万名知识青年投身壮阔的十万亩军民联围工程,共筑围垦梦想的辉煌历史场景。目前,园区正在进行改造,将设置露营活动区、知青文化体验区、亲子研学游乐区,打造集文化展示、研学教育、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于一体的全新文化园区,在传承与保护中,让钱塘的知青文化、兵团文化、围垦文化,更加熠熠生辉。
自美丽城镇建设工作启动以来,钱塘区以“全域美丽”为目标,在全区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坚持生态修复和人文建设齐头并进,既抓“外表”也抓“内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城镇的品质与气韵,让居民领略钱塘四时之美。
美丽钱塘,美在“公共服务优”
“跟5年前相比,大江东交通便利多了,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也提升了很多!”家住河庄街道的方先生笑称自己是“原住民”,他切实体会到这些年江东片区在出行、看病、就学等方面的明显改善。
在“千万工程”指引下,钱塘将共建共享作为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主线,立足群众需求,全面规划布局,促进交通、教育、住房、医养等基础设施扩面提质,建设配套齐全、服务完善的现代化美丽城镇,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以临江街道和新湾街道为例,目前,新湾街道共有高中2所、成人学校1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公办小学1所、幼儿园4所;保障性住房上,临江街道启动14万平方米临江产业邻里中心建设,新增保障性住房3000套;医疗上,临江街道新建有多个卫生服务站,实现辖区村社卫生服务站点全覆盖,促进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提升城市品质,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建设红利。
此前,辖区很多家庭还面临如何照顾好年迈且不能自理的“老老人”和3岁以下的“小小孩”的难题。为此,义蓬街道向涛社区打造“一老一小”服务场景,为社区及周边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免费理发、义诊等“管家式服务”,为0-3岁儿童提供站内临时托管安全照护,免费向婴幼儿家庭提供育儿指导、亲子活动等服务,帮助居民缓解养老和育儿压力。
“老人吃饭问题解决了,还能委托婴幼儿成长驿站的工作人员照顾2岁的儿子,社区一下帮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两大难题。”义府名苑居民张先生说。
解决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需求,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与娱乐休闲需求也不能忽视。随着“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深入人心,钱塘大地上运动与健身氛围也愈发浓厚。紧跟群众运动需求,我区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如临江街道改造旧厂房,打造临江文体中心,设立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舞蹈室等区域,满足居民多样化的运动需求。
数字化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字技术的渗透与普及成为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高效化、便捷化的重要手段,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在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中,钱塘更加突出数智赋能,使得城镇建设充满智慧。如临江街道推进燃气数字化场景、未来社区在线、临灵通等本地实用功能整合贯通至风貌智汇通平台,实现“一键智治”,数字化应用迭代后,注册人数预计达到1万余人,占到常住人口总数的30%。
美丽钱塘,美在“产城融合深”
钱塘之美,自内而外。以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为契机,钱塘深化产城人深度融合,重塑产业肌理,推进经济产业现代化。
前进街道深谙产业兴盛是第一引擎的道理,近年来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我们聚焦于打造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三个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的目标,积极打造以数字产业、文创产业及总部经济为主的科技创新平台,着力形成既有大企业顶天立地,也有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前进街道公共管理办公室主任金玲凤介绍。
为促进产业集聚,前进街道加大招商引资、整治低效用地,大力发挥长安福特、西子航空、吉利汽车等新兴企业优势,推动前进科技公司等传统产业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时,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三村两社便民服务网络,优化办事服务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让更多“阳光雨露”滋养企业,营造“如鱼得水”的惠企利企生态。
拥有国家级高新区、作为钱塘区产业重要承载地的临江街道,也一直以现代产业支撑城镇发展,通过“腾挪转”走出“产城人”融合新路径。
目前,临江街道已编制完成《临江片区产城融合与空间优化布局规划》,明确了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一新两特”的产业发展定位,同时加大招大引强力度,中策、拜耳等12个亿元以上项目相继落地,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100%,为经济产业现代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我们还有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发展现代化产业,可以说是‘左手工业牌,右手农业牌’,持续塑造发展新优势。”临江街道公共管理办公室主任袁健拿出临江街道农文旅一览图,“正在打造的这批集聚人气、体验式的农文旅风貌游线,可以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地图上,华美达、杭州大湾区湿地公园、勿忘农、龚老汉甲鱼游线,知青文化园、顾家、格力、萧东村等特色游线,如一根根丝线,串起临江街道的工业、农业、旅游地标,绘就农文旅融合的新画卷。
为发展现代化农业,临江街道还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1600亩种业基地,已投入2300余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引入社会资本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快杰农机省级农事服务中心。依托东海养殖博士后工作站,2023年以来,该街道招引返乡创业海外高端人才4名、青年创客10名,还有一批像马鑫女这样的“农二代”,接过父辈手中的农业事业,拥抱科技,发展现代化农业,进一步擦亮临江“现代化农业”金名片。
美丽钱塘,美在“破解难题巧”
前不久,由河庄街道主办的2024钱塘现代“新农人”农播大赛圆满落幕,此次创作大赛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河庄之美。在抖音平台上,“河庄新农人”话题播放量达1687.7万次,进一步提升了“田城汇”农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田城汇”是河庄街道联合江东村、新围村、围中村、文伟村、新创村、新江村6个优势村,深度融合围垦文化、沙地文化,集观光、休闲、旅游、农事体验、农产品购销等于一体的农文旅深度融合精品线 。在打造这个品牌的过程中,街道相关工作人员犯了难,他们发现,文旅品牌除了有特色,还要有人气,而“田城汇”品牌知名度不高,欠缺市场竞争力。
街道工作人员开始“头脑风暴”,提出了许多“金点子”,决定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将小红书、抖音等线上热门平台的宣传推广和线下的推介会相结合,提升品牌知名度。此次“田城汇”得以“破圈”,便是这一想法实践的成果。
建设美丽城镇的关键在于综合提升,包括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各个街道所拥有的资源、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如何做好规划统筹?
“规划也就是要找准‘坐标系’,创建新时代美丽城镇过程中,我们立足于各个街道的资源禀赋,各有侧重,如前进街道、临江街道根植于原有的产业基础,致力于打造‘工业特色型’美丽城镇,而义蓬、河庄等街道注重综合提升,致力于打造‘都市节点型’美丽城镇。”区住建局村镇建设科科长郑都说,建设美丽城镇,往往面临着如何加强规划、怎么凸显特色、怎样实现长效运营等一系列难题。对此,钱塘系统化统筹并精细化治理,脑子活、方法新,开出一系列“良方”,巧妙破解各类难题。
在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建设、管理和运营容易脱节,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临江街道有“妙招”,他们把需要长效运营的空间场所分为公共服务空间、公益性空间等,量身定制运营方案。如针对公益或闲置类型的空间,委托专业的第三方公司统筹运营,实现长效化运营。
项目建设,钱从哪里来?新湾街道在进行污水整治时,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卡脖子”难题。创新进行多元化投入机制,解决了这个拦路虎。“一方面,我们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污水处理领域,并参与运营,填补了资金缺口。”施玲慨介绍道。
环境更宜居、服务更友好、产业更兴旺、人文更深厚、治理更高效,钱塘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成绩单:河庄、义蓬、临江、前进街道成功创成省级样板,省级样板覆盖率达80%,江东片区5个街道全部创成市级样板,市级样板覆盖率达100%;在新一轮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中,新湾街道、临江街道已创成市级示范镇。未来,钱塘锚定更高目标,争取新湾街道、临江街道创建省级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义蓬街道创建省、市级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