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伊萨卡社区:搭好网格议事“圆桌台” 构建共治共享“大舞台” 2023年12月06日  

  ■许莉莎  郑元亚杰  张腾飞

  一江碧水东流去,两岸宏图次第开。在钱塘白杨,“弄潮儿”精神在时代潮涌中被不断继承和发扬。从“向潮水要地,向海涂要粮”的拓荒围垦,到打造现代化都市型城区的时代新篇,白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在钱塘江畔筑起现代新城。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居民和网格“越走越近”是近年来伊萨卡社区居民能够切身体会到的生动变化。在白杨街道伊萨卡社区,社区党组织积极深化“伊家议”网格议事品牌,搭建“社区议事中心—网格议事厅—微网格议事站”三级议事制度,推行“门口听事、居民提事、网格议事、联动办事、民主评事”五事工作法。

  本期《白杨家 国际范》报道,聚焦白杨街道社区网格治理体系,看伊萨卡社区如何在小区内9个网格建立起“网格议事日”制度,网格长带领网格内的“1+3+N”议事团队积极搭建网格议事“圆桌台”,让“有事找网格”成为社区居民的新习惯。

  建好网格“前哨站”,让“小网格”汇聚“大信息”

  只有组织建得实,制度运行才能顺畅。

  去年以来,省市区委大力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把网格划小,把力量配足,伊萨卡社区党组织在“1+3+N”的框架体系下进一步细化N力量,在每个微网格配备一名微网格长,每名微网格长再搭配3到5名微网格员,以人员矩阵为基础,逐步建立起“社区议事中心—网格议事厅—微网格议事站”三级议事制度,并在小区全面铺开,通过“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牢牢织密“社区、网格、微网格”三级工作网,让问题隐患有去处、矛盾纠纷不上交,实实在在发挥网格的“哨点”“探头”作用。

  盘活网格“人才库”,让“小网格”激活“大能量”

  众人的事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网格议事日”的内生动力就源于群众参与。

  社区党组织在网格议事体系中积极推行“一核多元进网格”参与机制,邀请下沉单位的骨干力量、片区警等30余名行业能人担任“助议员”。比如流动党员小哥冯浩,就在议事日中提出了设立快递小哥服务群、让小哥成为社区“流动哨点”的“金点子”,并带动12名新就业群众成为网格议事的“新伙伴”。

  这样的例子还有下沉干部在通过网格议事了解到网格内因健身场地不足而时常引发矛盾的现实情况后,下沉干部快速梳理可行项目,以全民健身迎亚运为契机,以项目形式将“乒乓球场”嵌进网格,精准解决网格内居民健身活动需求。

  社区党组织把善议事、能办事的网格力量盘活用好,通过服务关口前移,让议事成效上涨。

  搭好网格“圆桌台”,让“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网格里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桩桩件件,都是与居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大事”。

  伊萨卡社区不断深化“上门听、当面议、马上干”的网格议事机制,设置“回音墙”,对问题解决进度实时公示。特别是在推进小区二次供水改造项目上,面对出租率高、人员基数大的现实阻力,通过“网格议事日”迅速明确破难举措,执法部门下沉人员进行滚动式政策宣讲,物业及业委会成员迅速排摸住户信息,居民代表、网格志愿者分组上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仅用时半个月就完成100%同意签字任务,让这项民生实事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正是有了网格议事这张“圆桌台”,才让共建共治共享有了大舞台。伊萨卡社区以居民协商议事方式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瓶颈,理顺“谁来议”“议什么”“怎么议”居民协商三要素,积极推动居民协商向网格、楼道延伸,活化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切实走深居民身边“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