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迁安置小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的思考 2021年12月17日  

  临江街道 张鹏飞

  回迁安置小区不同于传统农村社区,也不同于商品房住宅小区。因居住环境、社群结构的变化,回迁安置小区已无法沿用农村传统治理体系,同时因其居民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生产习惯的特殊性,也不能照搬城市社区管理制度,加之较多存在多村混合非整村安置情况,增加了小区治理的复杂程度。但回迁安置小区善治关涉钱塘区城市化发展行稳致远,更是让“上楼农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体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因此,针对回迁安置小区特殊情况,进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特殊模式的系统思考谋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临江街道回迁安置小区旭东景苑是其中典型例子,2021年11月底临江街道东庄村、萧东村两个村共回迁安置300户(3户货币安置)、交房890套,其中东庄村102户、萧东村195户,而原东庄村共有农户400户,拆迁安置农户占比25.5%;原萧东村共有农户696户,拆迁安置农户占比28.4%。在界定好与母体村(指拆迁前原村社,为方便表述,以母体村指代)关系基础上,多村混合非整村安置小区迫切需要破解治理体系理顺,管理服务升级,居民经济社会活动兼顾等难题。具体而言回迁安置小区治理主要是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党建引领机制不完善问题。多村混合非整村安置小区党组织目前大多数还建在母体村,在小区治理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显得“鞭长莫及”。如东庄村现有党员56名、萧东村现有党员83名,其中回迁旭东景苑小区安置的东庄村党员16名、萧东村党员16名,占比分别只有28.57%和19.28%,两村党总支日常工作开展中暂时只能以母体村为主,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和牵头治理成效在回迁安置小区较难以体现。

  二是管理服务主体缺位问题。因居委会成立有居民户数规模要求,当前各多村混合非整村安置小区普遍未成立有居委会,缺少小区管理服务的关键自治组织,实际造成物业服务、小区秩序维护、日常矛盾纠纷化解的牵头联系主体缺位。

  三是居民经济社会活动脱节问题。多村混合非整村安置小区居民在自我身份上认同上,仍以母体村的村民为主,同时也是母体村的经济联合社的股民,与母体村存在着难以分割的情感纽带和经济关联,但实际日常经济社会生活均以新安置小区为主,这就让安置居民有了重新建立新邻里关系等社会情感连接的迫切需求。

  破解以上难题,需要我们系统分析,找准回迁安置小区居民需求和现实可行方案的结合点,开放思路、创新思维,系统谋划具体而有实效的改革举措。同时,要立足“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回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上楼农民”在回迁安置小区中既能得到城市社区便利优渥的生活条件,又能让他们继续享有邻里乡亲浓厚的乡土人情味。总的说,我们要探索建立一条“党建创新、邻里自治、多元协同”的回迁安置小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特色模式。

  一是搭建回迁安置小区新型党建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多村混合非整村安置小区治理引领作用,首先需要通过创新架构,破解党组织体系缺位问题,让安置小区有实体化运作的基层党组织来引领各类组织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扎实体现出来。一要创新安置小区党组织建设。破解母体村党组织界限,在多村混合安置小区成立由各村安置户党员组成的联合党支部。联合党支部可参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七条设立,履行安置小区内组织建设、经济社会发展、领导社会治理等职责;二要强化安置小区党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街道党工委履行好组织领导职责,在各村的安置户党员中选优配强安置小区联合党支部领导班子,让善协调、敢担当、有热情的村社能人进入班子,同时也作为母体村党组织班子的兼职干部,有机整合母体村党组织与安置小区联合党支部关系;三要加强安置小区党组织帮扶措施。将多村混合非整村安置小区视同为独立村社,落实区级领导联系、街道领导包联、第一书记驻点、部门单位结对帮带机制,常态化引入各类资源,提升联合党组织建设水平。

  二是创新回迁安置小区邻里自治主体建设。在目前阶段回迁安置小区难以成立居委会现实情况下,尊重并发挥回迁安置户乡土亲邻熟人社会优势,创新建立有别于城市型社区业委会的新型自治主体,是一种可行的模式创新。主要采取形式是建立“邻里委员会”。“邻里委员会”是由安置小区居民选举产生的自治组织,代表安置小区居民开展小区日常自治服务。小区各幢楼模仿母体村的村民小组,成立各幢楼“邻里小组”,由各“邻里小组”推选具有一定公信力、热心小区事务的居民骨干组成“邻里委员会”,同时做到与联合党支部成员一定程度的交叉任职。邻里委员会在联合党支部领导下,组织建立邻里议事会、物业服务党建联席会、邻里公约等运行机制。从而搭建联合党支部、邻里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协同的安置小区自治组织架构,形成“党建引领、邻里自治、人人参与”的回迁安置小区治理模式,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

  三是以党建联盟多元协同回迁安置小区善治。整合调动各类资源,画好回迁安置小区治理的“同心圆”,让各方资源和力量汇聚形成小区治理的合力,是回迁安置小区善治的重要途径。临江街道在旭东景苑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警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机构,未来,小区联合党支部应该与各类派驻单位建立党建联盟,发挥各单位先锋党员模范作用,共同服务小区安置居民。同时,各回迁安置小区还应立足未来发展和运行,对区域方位发展有全景式认识,充分发挥周边资源优势,以党建工作引领,建立围绕小区善治为中心的党建联盟。如,旭东景苑位于今后前进、临江产业配套小镇的重要位置,东侧距离格力电器(杭州)有限公司只有1.4公里,南侧紧邻深国际综合物流港,北侧邻接临江一小,西侧与前进街道集镇一河之隔,具有十分优越的产业配套宜居条件。今后旭东景苑小区联合党支部应主动与格力等大型制造企业党组织合作,主动吸纳承接产业工人租住安置户空余安置住宅,一方面能够为安置户提供稳定增收来源,另一方面也体现产业配套小镇区域住宅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主动配套服务。旭东景苑小区联合党支部还可以与北侧临江一小党组织建立党建联盟,利用临江一小教师资源,为安置户指导建立各类文体社团、开展文体活动,合作开展社区老年活动、青少年课后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