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财大:党史学习教育助力走好“红色育人路” 2021年04月10日  

  ■记者 余梦梅 通讯员 赵蕾 胡恺

  “百年前的春天,1920年也正是这个杏花春雨的江南,陈望道先生把自己关在分水塘村老宅柴房之中,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经历料峭寒春终迎百花盛放,首译完成中国第一本《共产党宣言》。”日前,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师生党员们走进义乌分水塘村陈望道故居,创新教育形式,让红色历史深植广大党员师生心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走进名人故居 品味“真理的味道”

  “两条长板凳,一块门板铺在上面,白天当桌子;晚上棉被一铺,变成床。”这就是当年陈望道先生开展翻译工作的简陋环境。在场的党员师生们通过视频、图画、文物等形式全面了解了陈望道先生传奇的一生,并有感于陈望道先生专注翻译误将墨水作红糖的精神,更深切地感受到真理的强大感召。

  外国语学院师生党员利用专业优势,现场多语诵读外文版本《共产党宣言》,将课程思政融入党史教育,使在场学生们切身感受语言融通世界的魅力和力量。学校第一党支部书记以现场微党课勉励学生党员:“作为以语言为专业特长的同学,你们是未来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希望你们能传承革命先驱爱国忘我的精神,锻炼过硬的专业技能,将小我成长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以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时代担当,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寻访红色足迹 用活用好红色资源

  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会议旧址、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临安博物馆和天妃宫炮台等红色纪念地……连月来,学校组织师生利用节假日赴各自所在地探访红色纪念馆、纪念地,形成了一件又一件的寻访作品。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幅幅革命照片历历在目,将每个人都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丰富的史料也让党员们对浙江本地的红色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浙财大外国语学院组织了“寻访红色足迹,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主题党日活动,全体支部党员线上观看了“中国精神:红船精神,红船精神的内涵”专题讲座和《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视频,共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之路。同时,学院也利用VR技术等新媒体路径,组织支部党员线上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重温光辉岁月,传承革命精神。

  学院还组成“致敬·关爱老兵”服务队,寻访红色足迹,听老兵故事,传红色基因。4月初,支部成员共寻访了92岁八路军、抗美援朝老战士郝龙清,98岁抗日战争老战士徐树年,89岁抗美援朝老战士周玉英等革命老兵,听他们讲“当年的故事”,以此号召支部党员们感恩战斗英雄,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涵养奋斗报国壮志。